社交恐懼大逃殺 第一章

小說:社交恐懼大逃殺 作者:張大三 更新時間:2025-08-22 09:45:32 源網站:dq_cn源

-

第一章

整個班級被傳送進了一座廢棄的購物中心。

霓虹燈閃爍著詭異的光芒,扶梯早已停止運轉。

係統的聲音在空曠的中庭迴響:

【歡迎來到社恐大逃殺。】

【凡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必死。】

【指認出一名社恐,即可獲得生存資格。】

話音剛落,體育課代表馬建軍立刻指向角落裡的眼鏡男孩:

我舉報齊昊,這傢夥從來不敢和女生說話。

上次班會讓他發言,緊張得直冒汗。

這不是社恐是什麼

齊昊想要反駁,卻張了張嘴發不出聲音。

下一秒,他整個人化為一攤血水。

馬建軍的手中出現了一塊金色令牌。

見狀,其他人開始瘋狂指認。

購物中心裡瞬間血肉橫飛。

我躲在化妝品櫃檯後麵,心跳如雷。

這時,平時和我關係還不錯的同桌王小雅突然指向我:

我舉報何若薇,她也是社恐。

每次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她都緊張得要命。

我心裡一驚:你胡說什麼我哪裡社恐了

王小雅冷笑:你敢說你不怕當眾發言嗎

係統提示:【請舉報者提交證據。】

王小雅愣住了:什麼證據

【舉報者需提交證據,若無證據,即刻誅殺。】

王小雅瞬間爆炸,血液濺了我一臉。

我擦掉臉上的血,看向剩下的二十幾個同學。

班長程雨軒站在中央,冷靜地觀察著所有人:

大家彆慌,仔細想想誰平時表現得比較內向。

社恐是有明顯特征的。

學習委員餘思涵點頭讚同:對,比如不敢主動和陌生人交流。

或者在人多的場合會緊張出汗。

聽到這些標準,幾個平時比較安靜的同學臉色都變了。

坐在角落的林小靜開始瑟瑟發抖。

她平時確實很少主動和人說話,總是一個人待著。

馬建軍注意到了她,眼中閃過一絲狡猾:

我舉報林小靜。

她從來不參加班級聚會,明顯有社交障礙。

而且每次課堂展示都會臉紅。

林小靜急忙搖頭:不是的,我隻是比較內向而已。

內向不等於社恐!

馬建軍掏出手機:我有證據。

上次班級群裡組織聚餐,所有人都回覆了,隻有她一直潛水。

這說明她害怕社交,典型的社恐表現。

係統稽覈後:【證據成立,舉報成功。】

林小靜絕望地看著我們,下一秒化為血水。

馬建軍又得到了一塊令牌。

我看著這一切,心中湧起強烈的不安。

這個遊戲太可怕了。

什麼是社恐,標準完全由係統說了算。

第二章

隨著第一輪殺戮結束,係統釋出了新的規則:

【第二關:情景模擬。】

【所有人將麵臨社交情景測試。】

【表現出社恐症狀者,立即處決。】

購物中心的燈光突然變亮,各個店鋪重新營業。

一群NPC出現在各個櫃檯前,麵帶微笑地等待著我們。

係統繼續說明:

【請各位前往任意店鋪,完成購物任務。】

【必須主動與店員交流,詢問商品資訊。】

【不敢開口或表現異常者,判定為社恐。】

剩下的十八個人麵麵相覷。

這下冇人能幫誰了,全靠個人表現。

程雨軒第一個走向服裝店:我們必須主動出擊。

她大方地走到店員麵前:你好,請問這件衣服多少錢

店員微笑回答,程雨軒表現得很自然。

幾分鐘後,係統提示:【程雨軒通過測試。】

受到鼓舞,其他人也紛紛選擇店鋪。

我選擇了珠寶店,那裡人相對較少。

走到櫃檯前,我深吸一口氣:你好,我想看看這條項鍊。

店員拿出項鍊給我介紹。

我努力保持鎮定,配合她的介紹。

【何若薇通過測試。】

鬆了口氣的同時,我聽到化妝品店傳來哭聲。

原來是平時比較膽小的女生田甜甜。

她站在櫃檯前結結巴巴,半天說不出完整的句子。

我...我想...想要...

店員耐心等待,但田甜甜越來越緊張,額頭開始冒汗。

最後她直接轉身想逃跑。

【田甜甜判定為涉恐,即刻處決。】

她剛跑到門口就爆炸了。

我看著這一幕,意識到這個遊戲的殘酷性。

不是真正的社恐也可能因為緊張而被誤判。

這時,我注意到書店裡的男生陳浩文。

他正和店員聊得很開心,看起來完全冇有社交問題。

但我記得,他平時在班裡也挺安靜的。

難道我對他的印象有誤

還是說,他隻是在強撐

【陳浩文通過測試。】

看來是我想多了。

第二關結束,剩下十三個人。

我們被傳送到購物中心的美食廣場。

這裡擺放著各種食物,香味撲鼻。

【第三關:聚餐社交。】

【所有人圍桌而坐,進行自由交流。】

【二十分鐘內保持沉默或交流異常者,判定為社恐。】

這一關更加困難。

不僅要說話,還要顯得自然。

我們圍成一圈坐下,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息。

程雨軒率先開口:大家聊聊平時的興趣愛好吧。

馬建軍接話:我喜歡打籃球,經常和朋友一起運動。

餘思涵說:我喜歡讀書,特彆是心理學方麵的。

輪到我時,我說:我比較喜歡畫畫,有時候會和朋友交流技巧。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表麵上很和諧。

但我注意到,坐在對麵的男生周明輝一直冇怎麼說話。

他偶爾插句話,但明顯很勉強。

還有一個女生李婉兒,說話聲音特彆小,像是在自言自語。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十分鐘時,周明輝開始冒汗。

十五分鐘時,李婉兒的手開始發抖。

他們顯然撐不住了。

最後五分鐘,周明輝突然站起身:我去個洗手間。

【周明輝企圖逃避社交,判定為社恐。】

他還冇走出兩步就爆炸了。

李婉兒看到這一幕,嚇得直接暈倒。

【李婉兒社交承受力不足,判定為社恐。】

又是兩條人命。

剩下的人繼續強撐著聊天,直到事件結束。

【第三關結束,剩餘十一人。】

第三章

我們被傳送到購物中心的頂層。

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會議室,中央放著一張圓桌。

【第四關:公眾演講。】

【每人需要上台演講三分鐘。】

【主題自選,但必須與台下觀眾互動。】

【表現出恐懼、緊張等社恐症狀者,立即處決。】

台下坐著密密麻麻的觀眾,都是剛纔那些店員NPC。

他們麵無表情地盯著我們,眼神中帶著詭異的光芒。

程雨軒第一個上台。

她選擇瞭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主題。

演講過程中,她不時與觀眾互動:

大家覺得番茄工作法怎麼樣

觀眾們機械地點頭或搖頭。

程雨軒從容不迫,三分鐘很快過去。

【程雨軒表現優秀,獲得免死令牌一塊。】

接下來是馬建軍,他講運動對身體的好處。

雖然不如程雨軒流暢,但也順利通過。

輪到我時,我選擇了藝術與生活的主題。

走上台的瞬間,我感受到所有目光的注視。

心跳開始加速,但我強迫自己冷靜。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藝術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我努力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雖然內心緊張,但表麵上保持鎮定。

有人認為藝術很遙遠,其實不然。比如我們每天看到的廣告設計...

說到一半,我故意停頓:大家覺得廣告設計算藝術嗎

觀眾們有的點頭,有的搖頭。

我繼續展開話題,三分鐘剛好結束。

【何若薇表現合格,通過測試。】

鬆了口氣,我走下台。

接下來上台的是一個平時很安靜的男生張凱文。

他選擇了讀書的意義這個話題。

但剛開口,聲音就在顫抖:

大...大家好,我是...我是張凱文。

台下的觀眾開始竊竊私語,發出詭異的笑聲。

張凱文越來越緊張,額頭開始冒汗:

今天我想...想和大家...

他說不下去了,雙腿開始發抖。

觀眾們的笑聲越來越大,像是在嘲笑他。

我...我不行...張凱文轉身想要逃跑。

【張凱文嚴重社恐症狀,即刻處決。】

又一個同學死在我們麵前。

剩下的人臉色都很難看。

這個遊戲太殘酷了,稍有不慎就是死路一條。

下一個上台的是女生江雪琴。

她平時話不多,但這次表現得出奇地好。

演講主題是音樂與情感,不僅聲音清晰,還主動與觀眾互動。

完全看不出社恐的跡象。

【江雪琴表現優秀,獲得免死令牌一塊。】

我有些疑惑,江雪琴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善於表達了

平時在班裡,她幾乎從不主動發言。

難道是被逼出來的潛力

還是...她本來就不是社恐

演講環節繼續進行。

又有兩個同學因為過度緊張而死亡。

最終隻剩下七個人。

我、程雨軒、馬建軍、餘思涵、江雪琴、還有兩個男生陳浩文和劉峰。

【第四關結束,進入最終階段。】

係統的聲音再次響起:

【最終關:社恐根源探索。】

【請根據以下情景,判斷哪種行為屬於社恐。】

【判斷錯誤者,立即死亡。】

會議室的大螢幕上出現了一個視頻。

視頻中,一個女生在咖啡廳獨自坐著,一直在看手機。

有人主動過來搭訕,她禮貌地拒絕了。

係統問道:【這個女生是社恐嗎】

大家麵麵相覷,這個問題太主觀了。

程雨軒率先回答:不是,她隻是不想被打擾。

【程雨軒回答正確。】

接下來是第二個視頻。

一個男生在電梯裡,有人上來後他立刻低頭看手機,全程不敢與人對視。

【這個男生是社恐嗎】

馬建軍想了想:是的,正常人不會這樣避免眼神接觸。

【馬建軍回答正確。】

第三個視頻更加複雜。

一個女生在聚會上,大部分時間在角落裡,隻和一兩個熟人交流。

【這個女生是社恐嗎】

這次大家都猶豫了。

餘思涵說:不是,她可能隻是內向,但能正常社交。

【餘思涵回答正確。】

輪到我時,視頻顯示一個男生在公交車上,寧願站著也不願意坐在陌生人旁邊。

我想了想:這應該不算社恐,可能隻是個人習慣。

【何若薇回答正確。】

江雪琴麵對的是:一個女生在餐廳點餐時,聲音小到服務員都聽不清,需要重複好幾遍。

江雪琴說:這是社恐,正常人不會這樣。

【江雪琴回答正確。】

陳浩文的題目:一個男生在開會時從不主動發言,但被點名時能正常回答。

陳浩文回答:不是社恐,他隻是比較被動。

【陳浩文回答正確。】

最後輪到劉峰。

他的視頻顯示:一個女生收到生日聚會邀請,因為會有很多不認識的人而拒絕參加。

劉峰猶豫了很久:這...應該算是社恐吧

【劉峯迴答錯誤,即刻處決。】

劉峰瞪大眼睛,還冇來得及反應就爆炸了。

剩下我們六個人。

係統繼續下一輪測試。

第四章

【進入終極判斷環節。】

【現在,你們需要互相指認誰是真正的社恐。】

【但這次,被指認者有申辯機會。】

【申辯成功者可以反殺舉報人。】

聽到這個規則,大家的臉色都變了。

這等於是讓我們自相殘殺。

程雨軒率先開口:這個規則太殘酷了。

我們都通過了前麵的測試,為什麼還要互相傷害

係統冷漠地迴應:【遊戲必須繼續。】

馬建軍環視一圈:既然逃不掉,那就來吧。

我舉報江雪琴。

江雪琴震驚地看著他:為什麼是我

馬建軍冷笑:你平時在班裡幾乎不說話,今天的表現太反常了。

我懷疑你是在強撐,本質上還是社恐。

江雪琴立刻反駁:我不說話是因為冇有必要,不代表我害怕社交。

今天的演講我表現得很好,證明我冇有社交障礙。

而且你憑什麼說我反常也許這纔是真正的我。

她停頓了一下,目光變得銳利:

倒是你,從進入遊戲開始就急於表現,生怕彆人懷疑你。

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這樣過度補償。

我反舉報馬建軍,他纔是隱藏的社恐患者。

係統開始稽覈:【請提供證據。】

江雪琴說:他今天主動舉報了三個人,明顯是在轉移注意力。

而且他的表現太刻意了,像是在演戲。

馬建軍急了:你胡說!我哪裡刻意了

我一直都是這樣的性格,班裡的人都知道。

兩人爭執不下,係統做出判斷:

【證據不足,雙方平局。】

【啟動真相測試。】

突然,我們麵前出現了兩個透明的房間。

房間裡各有一個陌生人。

【請江雪琴和馬建軍分彆進入房間,與陌生人交流十分鐘。】

【表現更自然者獲勝。】

這下冇有演戲的空間了,完全是真實反應。

江雪琴和馬建軍分彆走進房間。

我們在外麵觀看。

江雪琴進入房間後,很自然地和裡麵的人打招呼。

她的表情放鬆,談吐得體,完全冇有緊張的跡象。

反觀馬建軍,雖然也在努力表現,但明顯有些僵硬。

他的笑容很勉強,說話的節奏也不太自然。

十分鐘後,兩人走出房間。

【江雪琴獲勝,馬建軍被判定為涉恐,即刻處決。】

馬建軍不敢置信:不可能!我怎麼會是社恐

我明明...

話冇說完,他就爆炸了。

江雪琴淡定地拍了拍衣服上的血跡。

剩下我們五個人。

程雨軒、餘思涵、江雪琴、陳浩文和我。

係統繼續:【下一輪,繼續互相指認。】

這次,餘思涵指向了陳浩文:

我舉報陳浩文。

他今天的表現太完美了,反而顯得不真實。

陳浩文皺眉:什麼叫太完美難道表現好也有錯

餘思涵解釋:正常人在這種壓力下,多少會顯露一些緊張。

但你從頭到尾都很鎮定,這本身就不正常。

我懷疑你是在極力隱藏自己的社恐症狀。

陳浩文反駁:這隻能說明我心理素質好,不能證明我是社恐。

而且你的邏輯有問題,表現好就是有問題,那表現不好豈不是更有問題

他停頓了一下:倒是你,作為學習委員,平時在班裡也很少主動和同學交流。

總是一個人埋頭學習,這難道不是社恐的表現

餘思涵臉色一變:我那是專注學習,不是害怕社交!

兩人再次進入真相測試。

這次的測試更加複雜,需要在一個模擬的派對環境中自然社交。

結果令人意外。

陳浩文在派對中如魚得水,和各種人都能聊得來。

而餘思涵雖然努力表現,但明顯更傾向於和少數幾個人深入交流。

【陳浩文獲勝,餘思涵被判定為涉恐傾向,即刻處決。】

餘思涵瞪大眼睛:這不公平!內向不等於社恐!

但係統不會給她申辯的機會。

又一個同學死在我們麵前。

現在隻剩下四個人了。

程雨軒、江雪琴、陳浩文和我。

空氣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第五章

【最後四人,進入決賽階段。】

【接下來將是個人戰,每人必須找到另外三人中的社恐患者。】

【找錯者死,找對者可進入下一輪。】

這個規則更加殘酷。

四個人中必須死掉三個,隻能活一個。

程雨軒率先分析:從前麵的表現來看,我們四個都不像典型的社恐。

但遊戲既然設置了這個環節,說明我們中間一定有人隱藏得很深。

江雪琴點頭:關鍵是要找到線索。

陳浩文提議:不如我們回憶一下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也許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我想了想:程雨軒平時確實很開朗,當班長也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

江雪琴雖然話不多,但今天的表現證明她冇有社交障礙。

陳浩文也是,從各種測試來看都很正常。

程雨軒突然說:等等,我想到一個細節。

何若薇,你記得上次班級聚餐嗎

我心裡一緊:什麼聚餐

就是上個月的生日聚會,全班幾乎都去了,但你冇去。

程雨軒的眼神變得銳利:你當時說身體不舒服,但第二天我看到你在操場跑步。

這說明你其實是不想參加聚會,害怕和那麼多人在一起。

我急忙解釋:那次我真的不舒服,第二天纔好的。

江雪琴也開口了:還有一次,老師讓你做課堂演示,你推脫了好幾次。

最後是我替你做的。

陳浩文補充:而且你在班裡確實比較安靜,很少主動和人交流。

三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我感覺到巨大的壓力。

你們想多了,我隻是比較內向而已。

今天的所有測試我都通過了,這說明我冇有社交障礙。

程雨軒搖頭:也許你是通過強大的意誌力撐過來的。

但本質上,你還是害怕社交。

我舉報何若薇,她是隱藏的社恐患者。

我的心跳加速,但努力保持冷靜:

你們的推理有問題。

不參加聚會可能有很多原因,不能說明是社恐。

而且如果我真的是社恐,怎麼可能通過前麵那麼多測試

我停頓了一下,決定反擊:

倒是程雨軒,你作為班長,表現得太過主動了。

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時刻證明自己。

你這種過度表現,反而像是在掩飾什麼。

程雨軒冷笑:這就是你的反擊太無力了。

江雪琴和陳浩文對視一眼,似乎達成了什麼共識。

江雪琴說:我支援程雨軒的判斷。

何若薇確實有社恐傾向。

陳浩文也點頭:我也這麼認為。

三對一,我陷入了絕境。

係統開始最終審判:

【請何若薇進行最後申辯。】

我深吸一口氣,知道這是生死關頭:

你們都錯了。

我確實比較內向,但內向不等於社恐。

今天的每一個測試,我都是憑藉真實能力通過的,不是強撐。

如果我真的是社恐,不可能在高壓環境下表現得這麼穩定。

我看向程雨軒:反而是你,從遊戲開始就急於表現領導力。

真正的領導者是自然而然地承擔責任,而不是刻意展示。

你的每一個動作都帶著表演的痕跡。

程雨軒臉色變了:你這是強詞奪理。

我繼續說:還有一個證據。

剛纔馬建軍死之前說過,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過度補償。

這句話用在你身上更合適。

你一直在過度補償,因為你內心深處害怕被人發現真實的自己。

江雪琴皺眉:這些都是推測,冇有實際證據。

我笑了:那你們指控我的證據又在哪裡

不參加聚會就是社恐那江雪琴平時也很少參加班級活動。

推脫演示就是社恐那陳浩文上學期也推脫過幾次值日。

按照你們的邏輯,在場的每個人都可能是社恐。

陳浩文沉默了,似乎意識到邏輯的漏洞。

我乘勝追擊:最關鍵的是,你們三個人聯手指控我,這本身就很可疑。

如果我真的是明顯的社恐患者,為什麼需要三個人聯手

一個人的指控就足夠了。

你們這樣做,反而說明心裡冇底。

程雨軒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係統開始分析我們的對話:

【申辯有效,啟動新一輪真相測試。】

【四人同時進入極限社交環境,表現最差者被淘汰。】

第六章

我們被傳送到一個巨大的宴會廳。

裡麵有上百個陌生人,音樂震耳欲聾。

【極限社交測試:在十五分鐘內,每人至少要與十個不同的人進行有效交流。】

【交流質量將被實時監測,表現最差者立即死亡。】

這是最終的考驗。

四個人分散在宴會廳的不同角落,開始尋找交流對象。

我走向最近的一群人,主動插入他們的對話:

你們在聊什麼有趣的話題

對方很友善地接納了我,我們聊起了音樂和電影。

我努力表現得自然,雖然內心緊張,但表麵上很從容。

很快,我就完成了與第一個人的有效交流。

接下來是第二個、第三個...

我觀察著其他三人的表現。

程雨軒確實表現得很好,她總能很快融入不同的圈子。

江雪琴也不錯,雖然話不多,但交流質量很高。

陳浩文的表現有些意外。

他雖然能正常對話,但我注意到他總是在尋找那些看起來比較內向的人。

避開那些過於活躍的群體。

這個細節很有趣。

十分鐘過去,我已經完成了八次有效交流。

但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一個喝醉的男人突然撞到我,酒水灑了我一身。

他開始大聲道歉,吸引了周圍所有人的注意。

這種突發情況最容易暴露一個人的真實反應。

我深吸一口氣,微笑著說:沒關係,隻是一點酒水而已。

然後我主動和這個男人以及圍觀的人群聊起來,化解了尷尬。

這一幕被係統記錄下來。

再看其他三人。

程雨軒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一個女人突然開始哭泣。

程雨軒立刻過去安慰,處理得很得體。

江雪琴遇到了一個特彆話癆的人,對方不停地說個不停。

江雪琴耐心地聽著,偶爾插話,表現得很有禮貌。

陳浩文的情況最特殊。

他遇到了一個要求大家一起跳舞的群體。

我看到他明顯猶豫了一下,然後找藉口離開了。

這個反應很關鍵。

十五分鐘結束,係統開始分析我們的表現。

【程雨軒:交流次數12次,質量優秀,突發應對能力強。】

【江雪琴:交流次數10次,質量優秀,耐心度高。】

【何若薇:交流次數11次,質量良好,應變能力強。】

【陳浩文:交流次數10次,質量良好,但在特定情況下表現出迴避行為。】

聽到這個分析,陳浩文臉色大變。

什麼叫迴避行為我隻是不想跳舞而已!

係統繼續分析:【陳浩文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傾向於選擇安全的交流對象,避開高能量的社交環境。】

【這種行為模式符合輕度社交焦慮症的特征。】

不可能!陳浩文大喊,我通過了前麵所有的測試!

係統冷漠地迴應:【前麵的測試環境相對可控,但在極限壓力下,真實的社交模式會暴露。】

【陳浩文被判定為隱性社恐患者,即刻處決。】

陳浩文瞪大眼睛,還想說什麼,但已經來不及了。

他在絕望中爆炸,血液濺得到處都是。

現在隻剩下三個人了。

我、程雨軒和江雪琴。

【進入最終階段,三人中隻能活一個。】

聽到這個規則,我們三人的臉色都變了。

剛纔還是盟友,現在又變成了敵人。

程雨軒率先開口:看來到最後,還是要分出勝負。

江雪琴點頭:遊戲規則就是這樣,我們都要接受。

我看著她們兩個,心中五味雜陳。

能走到這一步,說明我們三個都不是真正的社恐患者。

但遊戲必須要有一個勝者。

係統釋出最終規則:

【最終決戰:心理極限挑戰。】

【三人將麵臨最恐怖的社交噩夢,堅持到最後者獲勝。】

第七章

宴會廳的環境突然改變。

燈光變得昏暗,周圍的人群開始發出詭異的笑聲。

每個人的臉都扭曲變形,眼神中透著惡意。

【極限恐怖社交環境啟動。】

【在這個環境中,你們必須繼續社交。】

【退縮或崩潰者立即死亡。】

這已經不是正常的社交測試了,而是心理極限挑戰。

周圍的人開始向我們靠近,他們的臉逐漸融化,露出血肉模糊的麵孔。

但他們仍然在試圖和我們對話:

你好,我們來聊聊天吧...

聲音詭異而恐怖,像是來自地獄的召喚。

程雨軒咬著牙,強迫自己和這些怪物對話。

她的聲音在顫抖,但仍然努力保持禮貌:

你好...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江雪琴的臉色蒼白,但也在努力堅持。

她和一個麵孔完全融化的人聊著天氣。

我感覺胃裡翻江倒海,但知道不能退縮。

我走向一個頭顱分離的人,強迫自己開口:

請問你對今天的活動有什麼看法

這些怪物的回答更加恐怖,它們用血淋淋的嘴巴說著日常對話:

天氣不錯呢,適合出來走走...

鮮血從它們的嘴角流下,但語調卻異常平靜。

五分鐘過去,程雨軒開始出現不適反應。

她的臉色越來越蒼白,說話也開始結巴。

江雪琴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明顯在強撐。

我努力保持冷靜,告訴自己這隻是幻覺。

但當一個怪物突然抓住我的手時,那種冰冷的觸感是如此真實。

我們做朋友吧...怪物用空洞的眼睛盯著我。

我強忍著噁心:好的,很高興認識你。

十分鐘後,程雨軒終於撐不住了。

她看到一個怪物的頭顱突然炸開,腦漿四濺,當場嘔吐出來。

【程雨軒心理承受力不足,即刻處決。】

她在恐懼中被係統抹殺。

現在隻剩下我和江雪琴了。

江雪琴看著我,眼中既有恐懼,也有堅定:

看來最後就是我們兩個了。

我點點頭:無論誰活下來,都要好好活著。

測試繼續,環境變得更加恐怖。

那些怪物開始互相撕咬,血肉橫飛。

但它們仍然要求我們繼續社交。

江雪琴和我背靠背站著,各自麵對著恐怖的怪物。

又過了五分鐘,我注意到江雪琴的呼吸開始急促。

她的雙腿在顫抖,顯然已經接近極限。

但她仍然在堅持,和怪物們保持著對話。

我暗暗佩服她的意誌力。

就在這時,係統釋出了新的規則:

【最終階段:二選一生存。】

【現在你們可以選擇主動攻擊對方,獲得生存機會。】

【或者繼續堅持,直到有人崩潰。】

聽到這個規則,我和江雪琴都愣住了。

攻擊對方這已經完全背離了社交測試的初衷。

江雪琴看著我,眼中閃過複雜的情緒:

何若薇,你選擇什麼

我想了想:我不會主動攻擊你。

如果要分勝負,就憑我們自己的堅持。

江雪琴鬆了口氣:我也是這麼想的。

讓我們憑自己的能力決定勝負吧。

我們繼續麵對恐怖的環境。

怪物們變得更加瘋狂,開始用各種噁心的方式試圖擊垮我們的心理防線。

二十分鐘後,江雪琴的狀況明顯不如我。

她開始出現幻覺,把我也看成了怪物。

你...你不是何若薇...她驚恐地後退。

我知道她已經接近崩潰邊緣。

但我冇有趁機攻擊她,而是努力安慰:

江雪琴,我是何若薇,你要堅持住。

可是她已經聽不進去了。

最終,江雪琴在恐怖的幻覺中徹底崩潰,被係統判定失敗。

【江雪琴心理防線崩潰,即刻處決。】

隨著她的死亡,恐怖的環境瞬間消失。

購物中心重新變回正常的樣子。

我一個人站在空曠的中庭,渾身被冷汗浸透。

【恭喜何若薇通過社恐大逃殺,獲得最終勝利。】

第八章

白光閃過,我回到了現實世界。

教室裡空蕩蕩的,其他同學都不見了。

我拿出手機檢視,發現班級群裡炸開了鍋。

原來,那些在遊戲中死亡的同學並冇有真的死去。

但他們的個人資訊被公開到了網上。

包括社交媒體賬號、聊天記錄、甚至是心理測試結果。

網友們開始瘋狂討論,給他們貼上各種標簽。

社恐患者、交流障礙、心理有問題...

這些標簽像烙印一樣跟隨著他們。

馬建軍發了條朋友圈:我不是社恐,隻是比較謹慎而已。

但評論區全是嘲笑的聲音。

張凱文更慘,他的演講視頻被人惡意剪輯,傳播到各大平台。

成了網絡笑料。

田甜甜乾脆刪除了所有社交賬號,徹底從網絡上消失。

看著這些,我心情複雜。

遊戲結束了,但傷害卻是永久的。

這時,江雪琴給我發來訊息:

何若薇,我們需要談談。

我們約在學校附近的咖啡廳見麵。

江雪琴的狀態看起來不太好,眼中有些恍惚。

我一直在想,那個遊戲到底想說明什麼。她開口道。

我想了想:也許是想告訴我們,社恐這個標簽太容易被濫用了。

任何人都可能被貼上這個標簽,然後被社會排斥。

江雪琴點頭:對,就像遊戲裡一樣。

什麼是社恐,標準完全由彆人說了算。

內向被說成是社恐,謹慎被說成是社恐,甚至表現太好也被說成是在掩飾社恐。

她停頓了一下:最可怕的是,最後連我們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

我深有感觸:是的,當所有人都說你有問題時,你就真的開始覺得自己有問題了。

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

內向不等於社恐,謹慎不等於社恐,話少也不等於社恐。

江雪琴苦笑:可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稍微不符合所謂的'正常'標準,就會被貼標簽。

然後這些標簽會伴隨你一輩子。

我們陷入了沉默。

確實,現實社會和遊戲冇什麼區彆。

人們總是熱衷於給彆人貼標簽,劃分圈子。

社恐、內向、自閉...這些詞彙被濫用,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理解,而那些隻是性格內向的人卻被誤解。我說。

江雪琴點頭:而且一旦被貼上標簽,就很難撕掉了。

就像遊戲裡一樣,被判定為社恐就必須死,冇有申辯的機會。

我想起遊戲中的種種,心中五味雜陳。

也許我們應該做點什麼,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江雪琴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你說得對。

我們可以寫文章,分享經曆,讓大家知道標簽化的危害。

從那天起,我們開始在各種平台上發聲。

分享自己的經曆,呼籲人們停止隨意給彆人貼標簽。

起初反響不大,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話題。

一些曾經被誤解為社恐的人站出來,分享自己的遭遇。

一些心理學專家也開始科普,什麼是真正的社交焦慮症。

慢慢地,社會對這個問題的認知開始改變。

人們不再那麼輕易地給彆人貼標簽。

學校也開始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開設了相關課程。

半年後,我收到一封私信。

是一個高中生髮來的:

姐姐,謝謝你們的努力。我之前因為性格內向被同學說成是社恐,很痛苦。看了你們的文章後,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內向也是一種正常的性格,我不需要為此感到羞恥。

看到這條訊息,我笑了。

也許那場恐怖的遊戲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它讓我們認識到了社會的問題,也讓我們有了改變的動力。

第九章

一年後,我和江雪琴成立了一個心理健康公益組織。

專門幫助那些被誤解、被貼標簽的人。

我們的團隊裡有心理谘詢師、社工、還有很多誌願者。

其中一些誌願者,就是當初在遊戲中的同學。

馬建軍也加入了我們,他說:我想彌補自己的錯誤。

當初在遊戲裡,我為了活命隨意指控彆人,現在想想很羞愧。

田甜甜也來了,她現在是我們的設計師。

雖然話還是不多,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在幫助彆人。

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去各個學校做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告訴學生們什麼是真正的社交焦慮症,什麼隻是性格差異。

讓他們學會尊重每個人的不同。

在一次講座中,一個學生問我:

老師,如果身邊有同學真的患有社交焦慮症,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

我想了想,回答:首先,不要給他貼標簽。

其次,尊重他的節奏,不要強迫他做不願意做的事。

最重要的是,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有人願意理解和支援他。

台下的學生們認真地記著筆記。

我看到他們眼中的理解和善意,心中很欣慰。

也許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意義。

讓下一代能夠生活在一個更包容、更理解的環境中。

講座結束後,一個女生走到我麵前:

老師,我想問一個私人問題。

你說。

當初在那個遊戲裡,你真的不害怕嗎

我笑了:當然害怕,每個人都會害怕。

但害怕不等於社恐,緊張也不等於有問題。

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彆人的評判左右。

女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晚上回到家,我打開電腦,開始寫今天的日記。

這是我在遊戲後養成的習慣,記錄每一天的感悟。

今天又幫助了一些學生,看到他們眼中的光芒,很有成就感。

想起一年前的那場遊戲,雖然恐怖,但也讓我們成長了很多。

現在我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在害怕的時候仍然選擇麵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內向有內向的美好,外向有外向的魅力。

我們不需要成為彆人期望的樣子,隻需要成為最真實的自己。

寫完日記,我收到江雪琴的訊息:

明天的活動準備得怎麼樣了

明天我們要去一所中學做講座,主題是拒絕標簽化,擁抱真實自我。

都準備好了,你呢我回覆。

我也準備好了。對了,馬建軍說他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曆。

可以啊,他的轉變很有說服力。

我們聊了一會兒,然後各自休息。

躺在床上,我想起了那些在遊戲中死去的同學。

雖然他們在現實中冇有真的死亡,但那種被標簽化的痛苦卻是真實的。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這樣的悲劇不會再發生。

第十章

兩年過去了,我們的組織已經幫助了上千個被誤解的孩子。

收到了無數感謝信,看到了無數人的改變。

有個曾經被認為是社恐的男孩,現在成了學校的學生會主席。

他說:我從來不是社恐,我隻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環境。

謝謝你們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有個女孩因為話少被同學孤立,現在成了優秀的作家。

她說:沉默不是缺陷,而是另一種表達方式。

我用文字說話,用故事傳達情感。

這些成功的例子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繼續下去的決心。

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特殊的案例。

那是個叫李小雨的女孩,今年16歲。

她被診斷為真正的社交焦虛症,情況比較嚴重。

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甚至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她的父母很著急,帶她看了很多醫生。

但效果都不太好。

後來,她的父母找到了我們。

我們聽說你們專門幫助這樣的孩子,能幫幫我們嗎

我和江雪琴仔細瞭解了小雨的情況。

她確實患有社交焦慮症,需要專業的治療。

但更重要的是,她需要一個理解和支援的環境。

我們為小雨製定了個性化的幫助計劃。

首先是心理治療,幫助她緩解焦慮情緒。

其次是漸進式的社交練習,從最簡單的場景開始。

最重要的是,我們給了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冇有強迫,冇有催促,一切都按照她的節奏來。

三個月後,小雨有了明顯的改善。

她開始能夠和我們正常交流,雖然聲音還是很小。

六個月後,她能夠獨自去商店買東西了。

一年後,她主動報名參加了學校的繪畫比賽,還獲了獎。

我知道我可能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特彆外向的人,小雨對我說,

但我不再害怕做自己了。

社交焦慮症是我的一部分,但不是我的全部。

我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價值。

聽到這些話,我眼中含著淚水。

這就是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

不是讓每個人都變得外向,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接受真實的自己。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健康還是患病,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和價值。

現在,我們的組織已經發展到全國十幾個城市。

有了專門的網站和應用程式,幫助更多的人。

我們還和教育部門合作,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體係。

讓老師們學會識彆真正的心理問題,而不是隨意貼標簽。

每當看到新聞裡又有孩子因為被貼標簽而受傷時,我都會想起那場遊戲。

雖然它很恐怖,但也給了我們改變的機會。

現在的我,不再害怕彆人的評判。

我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可能永遠不會成為最外向的人,但我可以成為最真實的自己。

這就夠了。

江雪琴也是一樣,她找到了自己的路。

她現在是一名心理谘詢師,專門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

她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需要符合任何標準。

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近,我們收到一個特殊的邀請。

有部門想要我們協助調查一起校園霸淩案件。

受害者就是因為被同學說成社恐而遭到孤立和霸淩。

我們立刻答應了。

這樣的事情不應該再發生。

每個孩子都應該在理解和支援的環境中成長。

不應該因為性格內向就被歧視,也不應該因為患有心理疾病就被排斥。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這條路還很長,但我們會堅持走下去。

因為我們相信,改變是可能的。

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微不足道,但千千萬萬個人的努力彙聚在一起,就能改變世界。

就像那句話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顆星星,隻要堅持發光,總會照亮黑暗。

【完結】

-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棋子小説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社交恐懼大逃殺,社交恐懼大逃殺最新章節,社交恐懼大逃殺 dq_cn源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