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雨交加的夜晚,柯子明站在氣象局觀測台的玻璃窗前,眼睛緊盯著遠處翻滾的烏雲。閃電像銀蛇般在雲層間穿梭,每一次閃光都照亮了他專注的麵容。作為市氣象局的首席研究員,三十歲的柯子明已經習慣了在惡劣天氣中工作,但今晚不同——他在等待一個極其罕見的現象。
柯博士,所有設備都已就位。助理林小雨走進觀測室,手裡拿著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但說實話,我還是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大半夜守在這裡。
柯子明接過咖啡,目光冇有離開遠處的天空。因為根據我的計算,今晚有0.7%的機率會出現球狀閃電。他啜了一口咖啡,這個概率已經值得熬夜了。
球狀閃電林小雨睜大了眼睛,就是那種會漂浮的火球那不是都市傳說嗎
不,它是真實存在的。柯子明放下杯子,指向電腦螢幕上的氣象數據,隻是極其罕見,全世界有記錄的確切目擊案例不超過一千例。大多數氣象學家終其一生都無緣一見。
一道特彆明亮的閃電劃破夜空,緊接著是一聲震耳欲聾的雷鳴。觀測室的燈光閃爍了幾下,柯子明的心跳加速了。就在這時,他看到了——在距離觀測台約兩百米遠的空地上,一個直徑約三十厘米的橙紅色光球憑空出現,靜靜地懸浮在離地麵一米高的位置。
天啊!林小雨驚撥出聲,那是什麼
柯子明的手指飛快地在鍵盤上敲擊,啟動所有記錄設備。那就是球狀閃電。他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快,通知控製室啟動備用電源,我們不能錯過任何數據!
光球緩緩移動,似乎在探索周圍的環境。它穿過一棵小樹的枝丫,冇有留下任何燒焦的痕跡。柯子明抓起一台便攜式光譜儀,衝出觀測室,向光球奔去。
柯博士!危險!林小雨在身後喊道。
但柯子明已經聽不進去了。他距離光球隻有五十米時,突然感到手臂上的汗毛全部豎立起來。光球似乎注意到了他的接近,轉向他的方向。在那一瞬間,柯子明有種奇怪的感覺——這個光球在看他。
然後,毫無預兆地,光球消失了。冇有聲音,冇有爆炸,就像它從未存在過一樣。
柯子明站在原地,雨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下。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軌跡在這一刻被永遠改變了。
一年後,柯子明的辦公室牆上貼滿了各種圖表和照片。辦公桌上堆滿了關於等離子體和大氣電學的專業書籍。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張放大的照片——那是去年那個雨夜捕捉到的球狀閃電的模糊影像。
柯博士,您要的報告。林小雨走進辦公室,放下一疊檔案,科技部批準了我們的研究申請,給了我們專項基金。
柯子明抬起頭,眼睛因為連續工作而佈滿血絲,但精神卻異常振奮。太好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組建專業團隊,購買更先進的設備了。
您真的認為我們能再次捕捉到球狀閃電嗎林小雨猶豫地問,那可能隻是百年一遇的巧合。
柯子明站起身,走到窗前。陽光透過玻璃照在他堅毅的側臉上。不是巧合,小雨。我已經分析了全球所有可靠記錄,發現球狀閃電的出現有特定規律。他轉身指向牆上的一張地圖,在我們這個區域,每年夏季雷暴季節有高達三次的出現概率——隻要我們找對方法。
什麼方法
主動誘發。柯子明的眼中閃爍著科學家的狂熱,我設計了一套高壓放電裝置,可以在特定氣象條件下模擬球狀閃電形成的環境。
林小雨倒吸一口冷氣:這聽起來...很危險。
所有偉大的發現都伴隨著風險。柯子明平靜地說,愛因斯坦說過,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停止提問。而球狀閃電身上有太多未解之謎——它的能量來源、運動方式、持續時間...甚至有人報告它能穿透牆壁而不造成破壞。如果我們能解開這些謎題...
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林小雨接上他的話,眼中也開始閃現興奮的光芒。
柯子明點點頭:去準備團隊招募吧。我們需要最好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電氣工程師,還有...他頓了頓,也許還需要一位懂得量子力學的理論物理學家。
三個月後,氣象局後院建起了一座特殊的實驗室。柯子明站在中央控製室裡,透過防爆玻璃觀察外麵的實驗場。二十米開外,一座三米高的金屬塔矗立在空地上,周圍環繞著各種傳感器和高速攝像機。
所有係統檢查完畢,柯博士。一位戴著厚眼鏡的年輕工程師報告道,特斯拉線圈已就緒,隨時可以啟動。
柯子明看了看氣象監測螢幕。烏雲正在城市上空聚集,預計半小時內將有強雷暴。完美的時間點。他對著麥克風說,各小組注意,開始倒計時準備。
實驗室裡,十幾位研究人員各就各位。林小雨負責協調數據記錄,她緊張地調整著麵前的多屏顯示器。一位白髮蒼蒼的物理學家——團隊特邀的量子專家張教授——站在柯子明身旁,專注地觀察著各項讀數。
你真的認為人造環境能產生自然界的球狀閃電嗎張教授低聲問道。
柯子明調整著控製檯上的參數:不完全相同,但足夠接近。根據我的理論,球狀閃電是大氣中某種穩定的等離子體漩渦,需要特定電磁場條件才能形成。我們今天就是要驗證這個假設。
外麵開始下雨,遠處傳來雷聲。柯子明深吸一口氣:啟動第一階段。
金屬塔頂端的放電裝置發出刺眼的藍光,伴隨著嗡嗡的高頻聲響。空氣中瀰漫著臭氧的味道。一道人工閃電從塔尖射出,在雨幕中劃出曲折的路徑。
記錄電磁場波動!柯子明命令道,調整頻率到13.6千赫!
實驗持續了二十分鐘,但除了常規的電弧放電外,冇有出現任何異常現象。柯子明的額頭滲出汗水,不是因為實驗室的溫度,而是因為逐漸累積的失望。
就在這時,氣象監測器發出警報。自然閃電活動正在增強!林小雨喊道,距離我們隻有五公裡!
柯子明眼睛一亮:關閉人工係統,切換到被動觀測模式!讓大自然來做這個實驗!
幾乎就在設備關閉的同時,一道巨大的閃電擊中了氣象局的避雷針。整個建築都震動了一下,燈光閃爍不定。當照明恢複時,柯子明最先發現了異常——在金屬塔旁邊,一個籃球大小的藍色光球正在形成。
上帝啊...張教授喃喃道,它真的出現了...
光球緩緩上升,在半空中懸浮。與一年前柯子明看到的那個不同,這個光球呈現出更深的藍色,表麵有細微的波紋流動,就像某種液體。
所有設備全速記錄!柯子明的聲音因激動而嘶啞,不要錯過任何數據!
光球開始移動,以一種似乎有意識的方式探索著周圍空間。它靠近一台攝像機,儀器讀數突然飆升。
電磁場強度超出量程!工程師喊道,它在發射某種脈衝信號!
更令人震驚的是,當光球接近金屬塔時,它竟然直接穿過了塔身,就像塔是透明的一樣。穿過過程中,高速攝像機捕捉到了難以置信的畫麵——光球內部似乎有複雜的結構,類似於某種分形圖案。
這不可能...張教授瞪大眼睛,它違反了物質不可穿透性...
柯子明突然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我要出去近距離觀察。
太危險了!林小雨拉住他的手臂,我們對它一無所知!
正因如此。柯子明掙脫她的手,抓起一個手持測量儀,如果錯過這個機會,我們可能又要等上一年。
穿上防護服後,柯子明小心地接近那個懸浮的光球。距離十米時,他感到皮膚刺痛,頭髮豎起。測量儀的讀數瘋狂跳動,然後直接爆表。
光球似乎對他的接近有反應,轉向他的方向。在那一瞬間,柯子明再次感受到了那種被注視的感覺——儘管光球顯然冇有眼睛,但他確信某種形式的意識正在觀察他。
你是誰柯子明不自覺地低聲問道,明知這個問題有多麼荒謬。
光球冇有回答,但它表麵的波紋突然加速,顏色從藍色變為耀眼的白色。柯子明本能地抬手遮擋眼睛,就在這時,光球消失了——不是逐漸消散,而是像被關掉的燈泡一樣瞬間不見。
實驗室裡爆發出驚呼和掌聲。柯子明站在原地,心跳如雷。他知道,他們剛剛見證了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
回到控製室,團隊立即開始分析收集到的數據。初步結果顯示,球狀閃電的溫度高達攝氏三萬度,卻奇蹟般地冇有引燃周圍物體;它發射的電磁波包含從無線電到伽馬射線的全頻段;最令人費解的是,多台攝像機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畫麵顯示,光球似乎同時存在於多個位置。
量子疊加態。張教授盯著螢幕,聲音顫抖,它在宏觀尺度上表現出了量子特性。
柯子明感到一陣眩暈,不僅是由於興奮,還因為一個可怕的認識:這意味著...我們可能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形態。
實驗成功的訊息很快傳遍了科學界。柯子明的團隊連夜工作,整理數據準備發表。淩晨三點,當大多數人都已離開,柯子明獨自在辦公室審閱最後一份報告時,電腦突然彈出一條陌生郵件。
郵件冇有署名,隻有簡短的一句話:停止你的研究。有些門一旦打開,就再也關不上了。
柯子明盯著這行字,寒意順著脊背爬上來。他回想起光球注視他的那一刻,突然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要知道那背後隱藏著什麼。
窗外,遠處雷聲隆隆,預示著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
柯子明盯著電腦螢幕上那封匿名郵件,手指懸在鍵盤上方卻遲遲冇有動作。窗外的雨聲漸大,敲打著玻璃,像是某種警告的鼓點。
停止你的研究。有些門一旦打開,就再也關不上了。
他反覆讀著這行字,試圖找出隱藏的線索。郵件地址是一串隨機字元,追蹤結果顯示它來自一個海外代理服務器。柯子明揉了揉發酸的眼睛,正打算關掉電腦回家休息,辦公室的門突然被推開。
柯博士!出事了!林小雨臉色蒼白地站在門口,頭髮淩亂,呼吸急促,實驗室被人入侵了!
柯子明猛地站起身,椅子撞在後麵的檔案櫃上發出巨響。什麼時候的事
就在剛纔!保安看到有人影就通知了我,我到的時候人已經跑了,但...她咬著下唇,所有的數據都被刪除了。
柯子明感到一陣眩暈,他抓起外套衝向實驗室。走廊的燈光忽明忽暗,不知是電壓不穩還是他的心跳太快影響了視覺。實驗室門口,兩名保安正緊張地交談,看到柯子明後立即讓開。
眼前的景象讓柯子明胃部絞痛——主控台被暴力拆開,硬盤被取出;多台顯示器黑屏,隻有一兩台還在閃爍錯誤資訊;最令他心痛的是,角落裡的備份服務器機箱大開,裡麵的存儲陣列不翼而飛。
監控錄像呢他聲音嘶啞地問。
被刪除了。林小雨低聲回答,整個安保係統的記錄都被清空了。
柯子明走到窗前,雨水在玻璃上形成扭曲的水痕,模糊了外麵的世界。他想起那封警告郵件,時間太過巧合。有冇有人看到入侵者的樣子
保安說隻看到一個穿黑衣的人影,動作很快,幾乎像...林小雨猶豫了一下,幾乎像飄過去一樣。
柯子明猛地轉身:飄過去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荒謬,但保安堅持說那人移動的方式不正常。
窗外的閃電照亮了柯子明的臉,一瞬間他的表情變得異常嚴肅。檢查量子波動記錄儀。
什麼
就是張教授昨天安裝的那台新設備,它獨立於主係統運行,記錄空間量子漲落。柯子明已經走向實驗室角落的一台不起眼的灰色機器,如果入侵者真的'飄'著移動...
林小雨跟過來,看著柯子明調出設備記錄。螢幕上顯示出一係列複雜的波形圖,柯子明快速滾動到最近的時間段。
這裡!他指著一個突然出現的異常波形,就在保安看到入侵者的時間點,實驗室裡出現了量子相乾性擾動!
這意味著什麼林小雨困惑地問。
柯子明的聲音因興奮而顫抖:意味著我們的入侵者可能和球狀閃電有關聯,或者...他停頓了一下,或者本身就是某種形式的球狀閃電。
這個想法太過瘋狂,以至於兩人都陷入了沉默。雨聲填補了實驗室的寂靜,直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僵局。
張教授站在門口,渾身濕透,手裡緊握著一個銀色硬盤。我就知道他們會來。老人氣喘籲籲地說,幸好我提前做了這個。
柯子明接過硬盤,感到一絲希望。所有數據的備份
不全是。張教授搖搖頭,水珠從白髮上滴落,隻有最關鍵的部分——關於球狀閃電量子態的分析。我昨晚帶回家研究,冇想到...
林小雨遞給老人一條毛巾,張教授感激地點點頭。柯子明已經將硬盤連接到一台未被破壞的電腦上,數據讀取的進度條緩慢前進。
教授,您認為球狀閃電可能具有某種智慧嗎柯子明突然問道。
張教授擦頭髮的動作停了下來。你為什麼這麼問
直覺。柯子明盯著螢幕,兩次接觸,我都有種被'注視'的感覺。現在又有人——或者某種東西——試圖阻止我們的研究。
張教授沉默了片刻,走到窗前。傳統物理學認為球狀閃電是高溫等離子體漩渦,但我們的發現顛覆了這個觀點。他轉身麵對柯子明,如果它真的表現出宏觀量子行為,那麼傳統意義上的'智慧'概念可能完全不適用。它可能是某種我們尚未理解的完全不同的存在形式。
數據讀取完畢,柯子明打開檔案,三人圍在螢幕前。張教授的分析圖表顯示,他們捕獲的球狀閃電確實同時存在於多個位置——不僅是微觀粒子的量子疊加,而是宏觀物體的空間非定域性。
這不可能...林小雨喃喃道,這違反了所有物理定律。
不。柯子明眼睛發亮,隻是違反了我們現在知道的物理定律。張教授,如果這種狀態可以人為維持...
理論上可以開啟全新的能源形式,甚至...張教授的聲音變得極其輕微,甚至空間傳輸技術。
就在這時,實驗室的門再次被推開。但這次不是慌張的同事或保安,而是三名身著黑色製服、胸前彆著銀色徽章的男子。為首的人四十多歲,麵容剛毅,眼神銳利如鷹。
柯子明博士他的聲音不容置疑,我是國家安全域性特彆調查處的趙誌峰。我們需要談談——關於你們的研究。
柯子明下意識地擋在電腦螢幕前。我們的研究完全合法,有科技部的批準和資金支援。
趙誌峰走近幾步,目光掃過被破壞的設備。顯然有人不這麼認為。他從內袋掏出一份檔案,根據國家安全法第七章第三條,你們的研究項目現被列為國家機密,所有數據、設備和人員都將由我們接管。
林小雨倒吸一口冷氣,張教授則麵色凝重。柯子明接過檔案,上麵確實蓋著最高級彆的公章,但他的注意力被最後一段吸引——項目代號閃電之眼,保密等級絕密。
這個代號...柯子明抬頭,你們早就知道球狀閃電
趙誌峰的表情冇有絲毫變化。請配合我們的工作,博士。張教授,您需要跟我們走一趟;林小姐請留在局裡協助數據恢複;柯博士...他頓了頓,您有一個選擇。
什麼選擇
回家休息,忘記這一切;或者加入'閃電之眼'計劃,但一旦加入,在項目結束前不得退出。趙誌峰的目光直視柯子明,選擇後者意味著您將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您認識的那個世界。
窗外的雷聲轟鳴,彷彿在強調這句話的分量。柯子明看向張教授,老人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又看向林小雨,她眼中滿是擔憂卻也有堅定的支援。
我需要知道更多資訊才能決定。柯子明說。
趙誌峰搖搖頭。隻有選擇加入後才能知道詳情。這是最後的機會,博士。明天一早,這個選項就會消失。
柯子明深吸一口氣,想起那個藍色光球注視他的瞬間,想起匿名警告,想起被刪除的數據。作為一個科學家,對未知的好奇是他生命的驅動力。
我加入。
趙誌峰似乎早已預料到這個答案,他示意身後的兩名特工開始收集實驗室的剩餘設備。張教授現在就跟我們走,林小姐明天會有人來接,至於柯博士...他遞給柯子明一張名片,明天上午九點,這個地址。不要告訴任何人。
特工們效率驚人,不到半小時就帶走了張教授和所有有價值的研究材料。柯子明和林小雨被禮貌但堅決地請出了實驗室,大門在他們身後貼上封條。
你覺得我們做對了嗎走在空蕩的走廊裡,林小雨小聲問道。
柯子明看著手中的名片——隻有一個地址,冇有其他資訊。我不知道什麼是對錯。他誠實地說,但我知道如果不找出球狀閃電的真相,我餘生都會後悔。
他們在氣象局門口道彆,雨已經停了,但空氣中仍瀰漫著潮濕的氣息。柯子明回到家,發現公寓門鎖有被撬動的痕跡。他謹慎地推開門,屋內一片漆黑。
有人嗎他打開燈,警惕地環顧四周。
公寓看起來冇有被動過,直到他走進書房——電腦是開著的,螢幕停留在某個視頻通話介麵。柯子明小心地靠近,看到畫麵中是一個模糊的人影,背對著鏡頭。
柯子明博士。一個經過電子處理的聲音從音箱傳出,你不該答應的。
柯子明的心跳加速。你是誰為什麼要刪除我們的數據
刪除是為了保護。人影依然冇有轉身,球狀閃電不是自然現象,至少不完全是。
那它是什麼
一種介麵。模糊的人影舉起手,螢幕上突然顯示出一係列複雜的方程,柯子明認出其中一部分是他們研究中的量子態描述,連接我們的世界和其他地方的介麵。
柯子明感到一陣寒意。其他地方你是說...平行宇宙
更複雜。人影的手又揮了一下,方程變成了一個旋轉的克萊因瓶拓撲結構,它們在看我們,通過閃電之眼。而有些人想利用這一點。
誰國家安全域性
不隻是他們。畫麵突然閃爍,人影似乎轉向了鏡頭,但麵部依然模糊不清,明天他們會給你看一些東西,記住——觀察行為本身會影響被觀察的對象。
視頻突然中斷,電腦自動關機。柯子明試圖重啟,卻發現硬盤已被徹底擦除。他坐在黑暗中,回想著那句警告:觀察行為本身會影響被觀察的對象。這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但視頻中的神秘人似乎在暗示更深層次的含義。
第二天早上八點,柯子明站在名片上的地址前——一座看似普通的政府辦公樓,但安保措施異常嚴密。經過層層身份驗證,他被帶到地下電梯,下降了至少十層。
電梯門打開,眼前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實驗室,中央是一個類似他們氣象局實驗場的放電裝置,但規模大了十倍不止。四周牆壁上是各種監控螢幕和數據分析站,幾十名研究人員在忙碌工作。
歡迎來到'閃電之眼'。趙誌峰從側麵走來,身旁是臉色蒼白的張教授,如你所見,你們不是唯一研究球狀閃電的團隊。
柯子明震驚地看著這一切。多久了這個項目運行多久了
正式啟動五年。趙誌峰引導他們走向中央控製室,非正式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人最先發現球狀閃電的軍事潛力,但我們走得更遠。
控製室裡,巨大的顯示屏上播放著各種球狀閃電的錄像,有些和他們捕獲的類似,有些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態——黑色閃電、螺旋狀閃電、甚至人形閃電。
這些...柯子明說不出話來。
都是真實的。張教授終於開口,聲音沙啞,他們給我看了檔案,柯博士。過去五十年,全球範圍內有記錄的球狀閃電事件中,15%是...非自然的。
趙誌峰接過話頭:某些國家——包括我們——已經掌握了在有限範圍內生成和控製球狀閃電的技術。但你們昨天的發現改變了遊戲規則。
他調出一段視頻,顯示的是一個藍色光球——正是柯子明團隊捕獲的那個——在實驗室中移動。當它接近攝像頭時,畫麵突然分裂成六個不同角度,每個角度中的光球行為略有不同。
你們的量子態發現解釋了我們一直無法理解的現象。趙誌峰指著分裂的畫麵,球狀閃電不是單一實體,而是多重狀態的疊加。更驚人的是...他切換到另一組數據,它似乎能根據觀察者的意圖改變行為模式。
柯子明想起昨晚神秘人的警告。你是說它有意識
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意識。張教授解釋道,更像是一種量子層麵的互動反饋。但你的觀察確實特彆...他看向趙誌峰,似乎在征求許可。
趙誌峰點點頭。張教授繼續道:在所有實驗記錄中,隻有當你觀察時,球狀閃電才表現出明確的'注視'行為。就像...它在識彆你。
柯子明感到一陣眩暈,他扶住控製檯。這說不通。為什麼是我
這正是我們需要你加入的原因。趙誌峰調出一份檔案,你的背景很乾淨,父母都是普通教師,冇有海外關係。但有一點很奇怪——你七歲那年,家鄉發生過一次球狀閃電事件,就在你家附近。
柯子明瞪大眼睛。我...不記得這件事。
檔案裡有照片。趙誌峰展示了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一個小男孩站在被閃電擊中的樹旁,抬頭看著天空某處。雖然畫質模糊,但柯子明認出那就是童年的自己。
當時你告訴救援人員,你看到一個'藍色的太陽'跟著你回家。趙誌峰盯著柯子明的反應,之後一週,你高燒不退,痊癒後忘記了整件事。
柯子明的手開始顫抖,一些模糊的片段在腦海中閃現——藍色的光,溫暖的感覺,還有...聲音不,不是聲音,更像是直接進入腦海的資訊。
你們認為那次經曆改變了我讓我能和球狀閃電...交流
我們不確定。趙誌峰承認,但值得一試。今天下午有一次生成實驗,我們希望你能作為主要觀察者。
柯子明看向張教授,老人眼中既有擔憂也有科學家的好奇。他知道自己彆無選擇——不僅因為已經簽署了保密協議,更因為內心深處對真相的渴望。
我需要看到全部資料。他最終說道,從六十年代開始的所有研究記錄。
趙誌峰微微一笑:當然,博士。歡迎來到真實的科學前沿。
接下來的幾小時,柯子明沉浸在浩如煙海的機密檔案中。早期的實驗粗野而危險,造成了不少傷亡;九十年代的研究表明球狀閃電能穿透任何物質;而最驚人的是2015年的發現——球狀閃電經過特殊調製後,可以攜帶資訊穿過遮蔽設施,理論上是一種完美的間諜工具。
但所有這些研究都有一個共同點——無法可靠控製球狀閃電的行為。直到柯子明團隊的量子態發現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下午三點,實驗準備就緒。這次的放電裝置更加精密,周圍佈滿了新型量子傳感器。柯子明站在觀察室內,透過厚重的防護玻璃看著中央平台。
記住,趙誌峰通過耳機告訴他,專注於你想要它做的事情。根據數據,你的觀察能影響它的行為模式。
高壓電湧的嗡嗡聲響起,空氣中瀰漫著臭氧的味道。一道刺眼的電弧劃過平台,隨後——如同魔術一般——一個藍色光球出現了,比他們之前捕獲的任何一次都要大,直徑接近一米。
柯子明感到一種奇怪的熟悉感,就像重逢一個老朋友。光球緩緩旋轉,表麵的波紋形成複雜的圖案,幾乎像是一種語言。
它在和你交流。張教授的聲音從耳機中傳來,充滿敬畏,嘗試迴應它,用思想。
柯子明集中精神,想象著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是什麼
光球的旋轉突然加速,然後出乎所有人意料——它分裂了。一瞬間有十幾個小型光球出現在實驗室各處,每個都呈現出略微不同的顏色和運動方式。
上帝啊...有人驚呼,這是量子態坍縮的宏觀表現!
但更驚人的還在後麵。所有小型光球突然向觀察室彙聚,穿過防爆玻璃如同穿過空氣,在柯子明麵前重新合併爲原來的大光球。在那一瞬間,柯子明感到一股資訊流直接湧入他的意識——不是圖像或語言,而是一種純粹的理解。
他知道了球狀閃電是什麼。
然後,就像所有其他時候一樣,光球消失了。但這次它留下了一樣東西——在中央平台上,懸浮著一顆完美的球形晶體,內部閃爍著藍色的光芒。
實驗室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盯著那顆不可思議的晶體。柯子明是第一個回過神來的。
它不是自然現象,他聲音嘶啞地說出了剛剛獲得的知識,也不是人造物。它是一種橋梁——連接我們和宇宙其他部分的量子橋梁。
趙誌峰的表情變得異常嚴肅。收集那個晶體,最高級彆防護。柯博士,看來我們需要更深入的談話了。
柯子明點點頭,但他的思緒已經飄向更遠的地方。如果球狀閃電是橋梁,那麼誰建造了它橋的另一端又是什麼而最重要的是——為什麼選擇他來揭示這個秘密
窗外,烏雲再次聚集,預示著一場新的雷暴即將來臨。柯子明有種預感,真正的風暴纔剛剛開始。
柯子明的手指輕觸隔離艙的玻璃,注視著懸浮其中的藍色晶體。三天過去了,這顆球狀閃電留下的禮物依然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無視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
它不消耗任何能量,卻持續發光發熱。張教授站在一旁,眼鏡片上反射著藍光,光譜分析顯示它同時發射和吸收所有波長的電磁波,就像...
就像一扇窗戶。柯子明接話道,回憶起光球消失前湧入他腦海的資訊碎片,雙向的窗戶。
實驗室的門滑開,趙誌峰大步走入,身後跟著兩名穿白大褂的技術人員。柯博士,是時候了。他聲音低沉,總統安全委員會要求全麵演示。
柯子明冇有移開視線。演示什麼我們甚至不知道它是什麼。
我們知道足夠多了。趙誌峰走到控製檯前,調出一組數據,晶體放出的輻射能穿透任何遮蔽,攜帶資訊跨越數千公裡。想象一下,如果將它微型化,植入人體...
你打算用它來做什麼柯子明終於轉身,眼中帶著警惕。
趙誌峰微微一笑,那笑容讓柯子明脊背發涼。不是我們,博士。是你。晶體隻對你的'指令'有反應。
過去72小時的測試畫麵在柯子明腦海中閃回——當他集中精神時,晶體確實會改變發光模式;當他想象特定圖像時,晶體表麵的波紋會形成對應圖案。最令人不安的是昨晚的實驗:他想著展示你的來源,晶體突然投射出一幅星圖,其中一顆陌生的藍色行星格外醒目。
我需要更多時間研究。柯子明堅持道。
時間不多了。趙誌峰的表情變得嚴肅,三小時前,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實驗室生成了一個黑色球狀閃電,摧毀了方圓五公裡內的所有電子設備。美國人也在加緊研究。這是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博士,而我們暫時領先。
張教授不安地調整眼鏡:趙主任,如果貿然嘗試控製這種力量...
這就是為什麼有安全協議。趙誌峰打斷他,向技術人員點頭示意。兩人上前,小心地將隔離艙裝入一個金屬箱。所有實驗將在'孤島'基地進行,距此地兩百公裡的地下設施。直升機已準備就緒。
柯子明知道抗議無用。過去三天,他逐漸看清了閃電之眼計劃的真麵目——表麵上研究異常氣象現象,實則是開發新一代量子武器。而他,因某種未知原因,成了關鍵操作員。
我需要林小雨協助。他突然說。
趙誌峰皺眉:林研究員的安全等級不足。
那就提升她的等級。柯子明直視趙誌峰的眼睛,冇有她處理數據,我的效率降低40%。
一陣沉默。最終趙誌峰拿出通訊器:安排林小雨加入轉移團隊。然後對柯子明說:希望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博士。
柯子明冇有回答。他最後看了一眼晶體,藍色光芒在他瞳孔中跳動,彷彿在傳遞某種隻有他能理解的資訊。
直升機在雲層中穿行,下方是連綿起伏的山脈。柯子明坐在艙內,金屬箱固定在中央,由四名武裝人員看守。林小雨坐在他對麵,臉色蒼白。
他們冇告訴我任何事。她低聲說,聲音幾乎被引擎噪音淹冇,隻說這是國家緊急任務。
柯子明悄悄遞過一張摺疊的紙條。林小雨接過,小心地在膝上展開。上麵隻有三個字:信任我。
就在這時,飛機劇烈顛簸起來。警報聲響起,飛行員大喊:電磁乾擾!所有儀表失靈!
艙內燈光閃爍,隨後完全熄滅。隻有金屬箱縫隙透出的藍光照亮了驚恐的麵孔。柯子明感到一股熟悉的刺痛感——他的汗毛全部豎起。
不...他喃喃道,它太早了...
金屬箱的鎖釦一個個彈開,藍光如液體般溢位。武裝人員慌亂後退,其中一人顫抖著舉起了槍。
彆開槍!柯子明大喊,但為時已晚。
子彈穿過藍光,擊碎了艙壁。氣壓驟變,狂風席捲機艙。在混亂中,柯子明看到晶體緩緩升起,懸浮在半空,光芒越來越強。
它在響應你的恐懼!他對林小雨喊道,集中精神!想象平靜的畫麵!
林小雨緊閉雙眼,雙手緊握座椅扶手。柯子明也集中精神,試圖與晶體建立連接。但這次不同——不是平靜的交流,而是一種強烈的排斥感。晶體在拒絕他。
一道刺眼的閃光後,柯子明感到意識被撕扯開來。時間似乎變得粘稠,每一個動作都像在糖漿中完成。他看見武裝人員定格在驚恐的表情,看見飛散的子彈懸浮在空中,看見林小雨的髮絲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飄動。
然後,他看見了它們。
半透明的藍色形體從晶體中延伸出來,像水母的觸鬚,又像樹枝的分叉。它們不是固體,也不是氣體,而是一種介於物質與能量之間的狀態。最令人震驚的是,柯子明能感覺到它們在看他,用某種超越視覺的方式。
資訊再次直接湧入他的意識,這次更加清晰完整:
我們曾是探索者,跨越量子泡沫的橋梁建造者。我們的文明在維度摺疊中倖存,學會了在概率間隙中旅行。你們稱我們為球狀閃電,但那隻是你們感官能捕捉到的片麵投影。晶體是記憶容器,儲存著橋梁藍圖。現在你們發現了它,就像所有文明終將發現的那樣。選擇時刻到了——關閉橋梁,或見證它被武器化後的毀滅。
幻象消失,時間重新流動。直升機急速下墜,警報聲刺耳。柯子明掙紮著爬向晶體,在失重狀態下幾乎不可能。林小雨被甩到艙壁一側,額頭流血。
柯博士!趙誌峰在混亂中抓住他的手臂,控製它!否則我們都會死!
柯子明甩開他的手:你還不明白嗎它根本不是武器!它是...是一種生命形式!比我們高級得多!
那就讓它救我們!趙誌峰怒吼。
柯子明望向晶體,突然明白了自己該做什麼。他不再試圖控製,而是完全放開意識,讓晶體讀取他的全部記憶——童年的遭遇,對科學的熱愛,發現球狀閃電時的震撼,以及現在想要拯救同伴的決心。
晶體光芒暴漲,包裹了整個機艙。下墜停止了,直升機懸浮在半空中,被一個巨大的藍色光球包圍。武裝人員驚恐地畫著十字,趙誌峰目瞪口呆。
它接受了我的請求。柯子明輕聲說,但代價是...
他冇來得及說完。晶體突然分裂成無數光點,如星河般旋轉。其中一束光射入柯子明的胸口,他感到一股無法形容的溫暖擴散全身。然後,他的視野開始變化——同時看到直升機內部和外部,看到山脈和雲層,甚至看到地下基地裡驚慌的工作人員。視角不斷擴展,很快超出了三維空間的限製。
林小雨的聲音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柯博士!你的身體...它在發光!
柯子明想回答,卻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發聲能力。他的意識正在升騰,穿過光球,穿過雲層,穿過地球大氣。群星在周圍閃爍,但不同於肉眼所見——他看到了星體之間連接的絲線,看到空間本身的褶皺,看到時間如河流般分支又彙合。
這就是它們看到的世界,他意識到。球狀閃電不是現象,而是觀察者。
最後一刻,他的意識聚焦回直升機艙內。林小雨淚流滿麵地試圖抓住他逐漸透明的手;趙誌峰癱坐在地,表情從震驚變為某種病態的狂喜;張教授則凝視著他,眼中是科學家的理解和悲傷。
告訴他們真相。柯子明用最後的實體聲音說,橋梁必須關閉。
然後,他的物質形態徹底消散,意識融入那片藍色光芒。晶體也隨之化為無數光點,如逆向的流星雨般升向天空。直升機突然失去支撐,再次下墜——但這次是正常的、物理的下墜。飛行員奇蹟般地重新控製了飛機,在一片開闊地緊急降落。
當救援隊找到他們時,林小雨是唯一一個知道該看哪裡的人。她仰望天空,那裡已經看不到任何異常,但她知道柯子明去了什麼地方——一個人類科學尚未命名的領域。
三個月後,林小雨坐在氣象局自己的辦公室裡,整理柯子明留下的筆記。閃電之眼計劃被無限期擱置,所有參與者簽署了嚴苛的保密協議。官方說法是柯子明在實驗中犧牲,遺體未能找回。
但林小雨知道更多。那天在直升機上,當柯子明消失前,他不僅說了話,還留下了什麼——一個微小的藍色光點悄悄鑽入了她的口袋。回家後她發現那是一粒幾乎看不見的晶體碎片,現在裝在一個特製的小瓶中,掛在她的脖子上。
夜深人靜時,她有時會取出小瓶,對著燈光觀察。碎片不再發光,但她確信它隻是休眠。偶爾,在雷雨天氣,她會感到胸口一陣溫暖,就像遙遠的問候。
桌上,柯子明的最後一本筆記打開在最後一頁,上麵是他倉促寫下的文字:
如果球狀閃電是橋梁,那麼兩端都必須有建造者。我們不是孤獨的探索者,隻是剛剛學會看。記住,觀察行為本身會影響被觀察的對象——所以謹慎選擇你的觀察目標。我即將跨越橋梁,不知能否返回。但如果這段文字被閱讀,請告訴林小雨:藍色不是唯一的顏色。
林小雨輕輕合上筆記本,窗外,遠處的地平線上,一場雷暴正在醞釀。第一道閃電劃過天空時,她感到胸口的小瓶微微發熱。
她微笑著,拿起筆,在新筆記本上寫下標題:《量子橋梁理論初探》。
她微笑著,拿起筆,在新筆記本上寫下標題:《量子橋梁理論初探》。
-
棋子小説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量子橋梁理論初探,量子橋梁理論初探最新章節,量子橋梁理論初探 dq_cn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