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穀子:隱醫秘術的祖師
以下是圍繞鬼穀子(縱橫家鼻祖,相傳精通醫道)的十則曆史中醫故事,結合其隱居鬼穀、授徒講學的背景,融入中醫理論與診療智慧,每則獨立成篇,情節完整且具思想深度:
故事一:鬼穀辨五氣,授養生調神之術
背景: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民心動盪。鬼穀子隱居雲夢山鬼穀(今河南淇縣),收徒講學。一日,弟子蘇秦、張儀入山求教,見穀中雲霧繚繞,鬆竹清幽,鬼穀子端坐石室,正對四名弟子講解養生先養神。
鬼穀子拂塵一揮,問道:爾等可知,人為何會生病
張儀答:或因飲食不節,或因勞倦過度。
蘇秦補道:亦有外感風寒,六淫侵襲。
鬼穀子搖頭微笑:此皆表象。人之所以病,根在‘五氣不和’——喜、怒、憂、思、恐五情過極,擾亂五臟精氣。
他取出一卷竹簡(《黃帝內經》未成書前的養生雛形),指著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道:肝主怒,過怒則肝氣上逆,頭目眩暈;心主喜,過喜則心氣渙散,神不守舍;脾主思,過思則脾氣鬱結,不思飲食;肺主憂,過憂則肺氣耗散,氣短乏力;腎主恐,過恐則腎氣下陷,二便失禁。
弟子龐涓問:如何調養五氣
鬼穀子帶他們至穀中養神台(背靠青山,麵朝清溪),教以吐納導引法:晨起麵東而立,深吸氣時想象清氣入肝(青色)、入心(紅色)、入脾(黃色)、入肺(白色)、入腎(黑色),呼氣時將濁氣排出;再以靜坐觀息法,盤腿而坐,專注呼吸,排除雜念。
鬼穀子強調:養生之要,不在補藥,而在調神。神定則氣順,氣順則血和,血和則百病不生。
此後,蘇秦每逢焦慮便按此法調息,張儀遇事過喜則默唸靜以製動,皆受益終身。
故事二:鬼穀療箭傷,創毒邪辨治之法
背景:孫臏與龐涓同拜鬼穀子門下習兵法。一日,二人入山采藥,突遇猛虎襲擊。龐涓持劍刺虎,反被虎爪劃傷右臂,傷口深可見骨,鮮血噴湧,且虎爪帶毒(山中毒蟲噬咬後常見的紅腫熱痛)。
鬼穀子聞聲趕來,見龐涓麵色紫黑,傷口周圍皮膚灼熱,疼痛難忍,斷為毒邪入絡。他先取山澗清泉沖洗傷口,去除汙血與碎屑,再以銀針在傷口四周點刺放血(泄熱毒),擠出黑血數滴。
弟子疑惑:先生為何放血
鬼穀子解釋:毒邪初入,蘊於血分,放血可引邪外出,防其內攻臟腑。
隨後,他采來穀中三種草藥:
金銀花(清熱解毒,為君藥,主清血分熱毒);
蒲公英(消腫散結,為臣藥,助金銀花化瘀);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為佐使)。
將草藥搗碎成泥,敷於傷口,以芭蕉葉包裹固定。又取黃酒(活血通絡)送服自配解毒丸(含雄黃、硃砂微量,以毒攻毒,後經改良去劇毒成分)。
三日後,龐涓傷口紅腫漸消,疼痛大減。鬼穀子告誡:毒邪致病,重在辨其性質——山中毒多屬‘熱毒’,需清熱解毒;若為‘寒毒’(如冬日凍傷後感染),則需溫散。更需‘未病先防’,入山采藥當攜雄黃酒驅蟲。
此毒邪辨治法成為後世中醫外科處理創傷感染的基礎。
故事三:鬼穀察脈象,斷弟子心疾之隱
背景:鬼穀子座下弟子眾多,其中一名叫墨陽的年輕人,本聰慧好學,近月卻常獨自發呆,授課時心不在焉,食量銳減,夜間輾轉難眠。
鬼穀子留意多日,一日授完《捭闔術》,單獨留下墨陽,讓其伸出手腕診脈。鬼穀子三指輕按,先探寸關尺三部:寸部脈象弦細(主肝鬱),關部濡弱(主脾虛),尺部沉遲(主腎陽不足);再察至數(脈搏快慢):一息四至(正常),但往來不暢,時有結代(氣血運行澀滯)。
鬼穀子輕歎:墨陽,你非身體有疾,乃‘情誌內傷,心神失養’。
墨陽垂首哽咽:先生,弟子……弟子思念家中老母,她病重臥床,弟子卻無法儘孝。
原來,墨陽出身貧寒,入鬼穀前母親重病,他入山求學隻為學成後謀官賺錢救母,然數月未歸,憂思成疾。
鬼穀子取來甘麥大棗湯(甘草、小麥、大棗,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並教墨陽移情易性法:情誌之病,需以情勝之。你憂思過度,當以‘喜’解之——每日為同門講一則趣事,或助廚做飯,分散牽掛。
同時,他修書一封,讓張儀帶下山,托山下醫者照料墨陽母親,並附上四君子湯(黨蔘、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方子,助其母調養。
半月後,墨陽愁容漸展,脈象亦趨平和。鬼穀子藉此告誡眾弟子:醫者不僅要察脈象之形,更要探脈象背後之情——七情過極,皆可致病。
故事四:鬼穀解瘴瘧,融地域醫藥之智
背景:鬼穀子率弟子雲遊至南方百越之地(今兩廣、福建一帶),此地氣候濕熱,瘴氣瀰漫(含瘧疾、痢疾等傳染病)。弟子孫臏突感寒戰高熱,頭痛如裂,繼而大汗淋漓,隔日發作一次(典型瘧疾症狀),且伴有胸悶、噁心、肢體痠痛。
當地巫醫認為是山魈作祟,要焚燒草藥熏身驅邪。鬼穀子卻觀察發現,患者舌苔白膩(濕濁內蘊),脈象弦數(熱邪夾濕),斷為瘴毒瘧疾——南方濕熱之氣與瘧邪相合,蘊於少陽經(半表半裡)。
他取當地草藥:
青蒿(清虛熱,截瘧,為君藥,《肘後備急方》後稱治瘧要藥);
黃芩(清少陽膽熱,為臣藥);
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為佐藥);
草果(燥濕溫中,截瘧,為使藥)。
以水煎服,每日一劑,發作前兩小時溫服。又讓弟子點燃艾草(溫經散寒)與蒼朮(燥濕健脾)熏帳,驅散濕濁瘴氣。
三日後,孫臏瘧疾發作減輕;七日後,熱退身安。鬼穀子總結:地域不同,病邪各異。南方多濕,治瘧需‘清熱截瘧,燥濕和胃’;北方多寒,治瘧或需‘溫散寒邪’。醫者當‘因地製宜’。
此方後被整理為鬼穀截瘧散,流傳於南方部落。
故事五:鬼穀調氣鬱,解弟子心結之縛
背景:龐涓因嫉妒孫臏之才,暗中設計陷害(後剔其膝蓋骨),孫臏被囚魏國時,鬼穀子曾托人傳信安撫。多年後,孫臏複仇成功,卻常夢中驚醒,心悸胸悶,歎曰:殺戮雖快,心中卻無半分歡喜。
鬼穀子邀孫臏回穀小住,見其雖衣錦還鄉,卻目光陰鬱,眉頭緊鎖。鬼穀子帶他至忘憂穀(穀中遍植合歡花),讓其靜坐觀花,問:臏兒,你以為複仇後當如何
孫臏苦笑:本以為可解脫,卻更覺空虛。
鬼穀子取出一卷《黃帝內經·素問》,指著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道:情誌過極,傷及五臟。你心中執念(仇恨)太深,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故心悸胸悶。
他教孫臏觀花調神法:每日清晨對合歡花靜坐,想象花瓣舒展如心結打開;又讓其書寫放下二字,貼於床頭,每日默唸十遍。
藥餌上,鬼穀子用逍遙散(柴胡、白芍、當歸、白朮、茯苓、薄荷、甘草)疏肝解鬱,加酸棗仁(養心安神)助眠。月餘後,孫臏夢中不再驚醒,對鬼穀子說:先生,弟子懂了——放下仇恨,方能真正自在。
故事六:鬼穀辨虛勞,立形神共養之則
背景:鬼穀子年逾古稀,弟子擔憂其身體,見他雖精神矍鑠,卻偶有氣短、乏力、腰膝痠軟之症。張儀問:先生,您養生有何秘訣
鬼穀子帶他們至穀中煉形台(四周鬆柏環繞,空氣清新),解釋:形神共養,方得長生。形者,皮肉筋骨;神者,氣血精神。形傷則神無所附,神傷則形漸衰敗。
他展示日常調養之法:
飲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早餐食小米粥(健脾)配核桃(補腎),午餐食魚肉(補精)與青菜(通腑),晚餐食山藥(補脾)與百合(潤肺);
運動:導引吐納——每日卯時(早晨五點到七點)麵向東方,練習八段錦雛形(如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活動筋骨,暢通氣血;
調神:靜坐守一——每晚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盤腿靜坐,排除雜念,專注呼吸,使心神安寧。
鬼穀子強調:年老之人,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適度勞作如鬆柏經風,更顯堅韌;適度靜養如深潭蓄水,更養精神。
弟子們依此調養,皆身強體健。
故事七:鬼穀療熱痹,創清熱通絡之方
背景:夏日炎炎,弟子蘇秦日夜研讀兵書,又常於穀中奔走采藥,忽感關節紅腫熱痛,尤以膝、踝為甚,活動受限,伴發熱、口渴(類似風濕熱痹)。
鬼穀子診其脈,見滑數有力(熱邪盛),觸其關節皮膚灼熱拒按,斷為熱邪蘊於經絡,氣血痹阻。他取穀中忍冬藤(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為君藥)、絡石藤(祛風通絡,為臣藥)、赤芍(涼血活血,為佐藥)、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為使藥),水煎服。
又以金黃散(大黃、黃柏、薑黃、白芷等研末)調醋外敷關節,清熱消腫。囑咐蘇秦:熱痹忌食辛辣油膩,需多飲綠豆湯(清熱解毒),並避暑熱,居處通風。
三日後,蘇秦關節紅腫漸消,疼痛減輕。鬼穀子藉此告誡:痹證分寒熱——寒痹(遇寒加重)需溫經散寒,熱痹(遇熱加重)需清熱通絡。辨證不清,藥石反害。
故事八:鬼穀救難產,明母子同安之理
背景:鬼穀子隱居地附近村落,有一孕婦臨盆三日,胎兒不下,產婦麵色蒼白,汗出如珠,腹痛劇烈(難產)。村中接生婆束手無策,求助於鬼穀子。
鬼穀子帶弟子趕到,見產婦宮縮無力,胎位稍偏,斷為氣血兩虛,胞宮無力。他先讓產婦服下獨蔘湯(人蔘大補元氣,急救氣血),穩定其虛脫之狀;再以艾條灸合穀穴(止痛催產)、三陰交穴(調理肝脾腎,助產力),刺激氣血運行。
同時,他指導接生婆:助產時需輕柔,不可蠻力牽拉——胎兒為‘血肉之軀’,母體為‘氣血之源’,母子同安,當以‘順其自然’為要。
又用蓖麻油(潤腸通便,間接促進宮縮)少量內服,助產婦放鬆腸道,緩解緊張。
一個時辰後,胎兒順利娩出,母子平安。鬼穀子總結:難產非獨責胎兒,亦關母體氣血。醫者當護母子兩全,不可偏廢。
此理念影響了後世產科母子同治的原則。
故事九:鬼穀辨蟲積,教防微杜漸之智
背景:穀中常有孩童(弟子親屬)因食用未洗淨的野果或生水,出現腹痛繞臍,時作時止,夜間磨牙,麵部白斑(蛔蟲病)。
鬼穀子帶弟子觀察患兒糞便,見白色蟲卵,斷為蟲積。他取使君子(殺蟲消積,味甘甜,小兒易服)、檳榔(行氣導滯,助蟲體排出)、雷丸(殺蟲,尤善驅絛蟲),研磨成粉,讓患兒空腹用蜂蜜水送服(清晨服藥,利用蟲體趨食性)。
同時,鬼穀子教導村民:防蟲積,當‘潔’字為先——食瓜果必洗淨,飲泉水必煮沸,飯前便後必洗手。
他又讓弟子在穀中挖苦楝根皮(殺蟲,外用可治疥癬),煮水後讓孩童沐浴,預防皮膚寄生蟲感染。
一孩童服藥後排出數條蛔蟲,腹痛消失。其母問:先生,蟲積會複發嗎
鬼穀子答:蟲積如野草,斬草需除根,更需防其再生——養成衛生習慣,便是最好的‘驅蟲藥’。
故事十:鬼穀傳醫道,立縱橫捭闔之喻
背景:鬼穀子晚年,召眾弟子於水簾洞(洞內石桌石凳,清泉潺潺),總結一生所學。他指著洞外山水:醫道如縱橫之術,‘捭’為開(祛邪外出),‘闔’為合(扶正固本)。
他以治國喻治病:人體如邦國,五臟六腑如州郡,氣血如糧草,經絡如道路。若‘邪氣’(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入侵,如敵寇犯境,當先‘捭’——用汗、吐、下三法驅邪(如發汗解表、催吐痰涎、瀉下積滯);待邪去大半,再‘闔’——用補氣、養血、滋陰、溫陽之法扶正(如黃芪補氣、當歸養血、麥冬滋陰、附子溫陽)。
弟子張儀問:若邪正交爭,難分主次
鬼穀子答:此如兩國交兵,需‘察其虛實,辨其緩急’——邪盛正不虛,先攻邪;正虛邪不盛,先扶正;邪正俱盛,攻補兼施。
他又以合縱連橫喻陰陽平衡:陰陽如縱橫之線,陰盛則陽衰(如畏寒肢冷),當補陽以配陰;陽盛則陰衰(如發熱煩躁),當滋陰以製陽。醫者當如縱橫家,靈活應變,不可拘泥。
眾弟子頓悟,鬼穀子最後道:醫道與縱橫道,皆在‘順勢而為’——順人體之正氣,順天地之自然,方能‘無為而無不為’。
此番教誨,將中醫理論與人生智慧融為一體,成為鬼穀子留給後世的珍貴遺產。
十一、
鬼穀子與《本經陰符》的醫學奧秘
戰國時期,雲夢山深處隱居著一位神秘高人——鬼穀子。世人皆知他精通縱橫之術、兵法謀略,卻不知其醫學造詣更是深不可測。
某年,秦國大將白起伐楚,軍中突發怪病:將士們白日如常,入夜則驚悸盜汗,日漸消瘦。軍醫多以為是夜驚症,投以安神藥無效。白起憂心忡忡,聽聞鬼穀子隱居雲夢山,遂親往求教。
鬼穀子觀天象後言:此非尋常夜驚,乃天地陰陽失衡所致。今歲金星淩日,兵戈之氣太盛,傷及人體營衛。需以陰符之法調之。
他取山泉九碗,按九宮方位排列;采夜交藤、合歡皮、茯神等安神草藥,置於碗中;更以硃砂在黃帛上畫太陰鎮神符,焚化入水。
令人稱奇的是,鬼穀子命將士每夜子時麵北而立,默唸:天地同源,陰陽互根。神守其舍,魂歸其位。如此三日,夜驚之症竟十去七八。
白起請教其中奧妙,鬼穀子解釋:人體小天地,與宇宙大天地相應。營衛之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兵戈金氣擾亂了自然節律,故需借太陰之水氣平衡。
這番天人相應的理論,比《黃帝內經》的成書更早。鬼穀子將其醫學思想記錄於《本經陰符》中,雖原本失傳,但其中七術、三樞等養生治病之法,散見於後世醫籍。
尤為重要的是,鬼穀子強調治神為先:心為君主之官,神亂則百病生。調神攝念,勝服良藥。這種重視心理健康的理念,在今天看來仍極具前瞻性。
十二、
捭闔之術與情誌相勝療法
縱橫家鼻祖鬼穀子創捭闔之術,開合有度,變化無窮。殊不知,這套權謀智慧亦蘊含深刻的醫學哲理,尤其在情誌病治療上大有可為。
某年,齊國相國田因齊患鬱證,終日閉門不出,惡聞人聲。禦醫多用疏肝解鬱之方,效果不彰。有人推薦鬼穀子弟子徐福前來診治。
徐福得鬼穀子真傳,先用闔術:三日不診病,隻隔簾靜坐,與相國無言相對。至第四日,相國忍不住問:先生何以不治
徐福答:相國心門緊閉,如城郭深鎖。外藥難入,內疾難出。此為欲捭先闔,製造心理張力。
待相國好奇心起,徐福始用捭術:突然掀簾而入,朗聲道:天下之大,何自閉於一室隨即縱論列國形勢,言談激昂。
相國久靜思動,聞此豪言,不覺振奮。徐福趁機引導:鬱結之氣,宜散不宜守。當效天地,捭闔有度。遂教相國呼吸吐納之法:吸氣時想象打開(捭),呼氣時想象收斂(闔)。
如此治療月餘,相國鬱證漸愈。問其理,徐福解釋:家師雲: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情誌致病,陰陽失衡。鬱證屬陰過盛,需以陽開之。
這套捭闔療法後被整理髮展,成為中醫情誌治療的重要方法。張仲景《傷寒論》中若鬱冒者,當先開之的治則,與此一脈相承。
鬼穀子還發現不同情誌間的相勝關係: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憂、憂勝怒。這套情誌相勝理論,比《內經》的記載更早,為中醫心理治療奠定基礎。
十三、
反應篇與望聞問切的診斷藝術
鬼穀子《反應篇》雲:反以觀往,複以驗來;反以知古,複以知今。這套通過反覆觀察推究事物本質的方法,成為中醫診斷學的重要源頭。
傳說扁鵲年輕時曾求教於鬼穀子。鬼穀子不直接傳授醫術,而是讓他觀察山澗流水三年。扁鵲不解其意,鬼穀子言:水無常形,病無常勢。觀水之變,可知病之變。
一日,兩人見一老翁溪邊汲水。鬼穀子忽問:觀此翁,知其疾乎扁鵲仔細觀察:老翁汲水時先屈右膝,呼吸微促,麵色黃而暗。
扁鵲答:可能右膝有疾,且脾肺氣虛。鬼穀子頷首:然未儘其妙。觀其汲水之器,木桶偏斜而水不滿,知其目昏;聽其呼吸,聲重濁而間歇,知其痰阻;問其年齡,七十有二而獨汲,知其子嗣不孝致心鬱。
後驗證果如所言。鬼穀子藉此闡釋:診斷之道,在反覆觀察驗證。望其外而知其內,聞其聲而斷其病,問其情而究其源,切其脈而定其性。四診合參,方得真相。
這套反應診斷法強調從多個角度反覆推求,與後世《難經》所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一脈相承。
特彆值得注意的是,鬼穀子非常重視問診中的心理技巧: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通過反問、沉默、引導等方式,讓患者吐露真情。
這種問診藝術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有生動體現,可見鬼穀子診斷思想對後世醫家的深遠影響。
十四、
內揵之術與鍼灸療法的精髓
鬼穀子《內揵篇》論述內結心術,揵而不漏的修養功夫,這套內在修煉之法,意外地促進了鍼灸療法的發展。
傳說鬼穀子在雲夢山修煉時,觀察到鳥類啄理羽毛的動作,悟出內揵導引術:通過意念引導內氣,疏通經絡。某日,弟子龐涓練功岔氣,胸脅脹痛。
鬼穀子取骨針一枚,言:針法之要,在得氣與守神。內揵其意,外引其氣。他讓龐涓專注於痛處,同時緩緩進針,輕輕撚轉。
龐涓忽覺一股酸脹感沿肋間傳導,痛楚頓減。鬼穀子解釋:此乃‘得氣’,經氣已動。現需‘守神’,意守針下,引氣下行。半炷香後起針,病若失。
這次治療體現了鬼穀子針法的精髓:
1.
重視得氣:強調針下感應
2.
注重守神:醫患皆要精神專注
3.
引導經氣:通過意念引導氣行
這些原則成為後世鍼灸學的核心。《靈樞·九針十二原》強調刺之要,氣至而有效,與鬼穀子的思想完全一致。
更神奇的是,鬼穀子還發現不同材質的針具各有特性和適應症:
·
石針:宜瀉熱毒
·
骨針:宜調氣機
·
竹針:宜導濕濁
·
金屬針:宜通經絡
他特彆重視針刺的時機:經氣如潮,有漲有落。寅時氣血注肺,卯時注大腸...依時取穴,事半功倍。這套子午流注理論的開創,比《內經》的記載更早。
鬼穀子的內揵針法通過弟子傳入民間,與各地醫療經驗融合,最終形成博大精深的鍼灸學體係。直到今天,鍼灸師仍強調守神得氣,可見其影響的深遠。
十五、
飛箝之術與藥物配伍的奧秘
鬼穀子《飛箝篇》論述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的遊說技巧,這套掌握主動、控製局麵的智慧,在中藥配伍中得到奇妙應用。
傳說神農氏嘗百草時,曾與鬼穀子論藥。鬼穀子言:藥有君臣,方有奇偶。飛其主而箝其佐,製其性而導其歸。
某年瘟疫流行,患者發熱咳喘。鬼穀子擬方:麻黃為君,發散表邪;石膏為臣,清解裡熱;杏仁為佐,宣降肺氣;甘草為使,調和諸藥。
弟子問:麻黃辛溫,石膏大寒,性味相反,何以同用
鬼穀子解釋:此正合飛箝之妙。麻黃飛散在外之邪,石膏箝製在內之熱。一飛一箝,表裡雙解。更以杏仁助麻黃宣肺,甘草緩石膏寒性,相輔相成。
這個方劑後來演化為麻杏石甘湯,成為治療肺熱咳喘的名方。
鬼穀子還發現藥物配伍的七情關係:
1.
單行:獨用一味
2.
相須:功效增強
3.
相使:主輔配合
4.
相畏:毒性抑製
5.
相殺:消除毒性
6.
相惡:功效減弱
7.
相反:產生毒性
他特彆強調相反相成的妙用:附子無乾薑不熱,得甘草則緩。大黃得芒硝則猛,配甘草則和。相反相成,變化無窮。
這套配伍理論通過弟子流傳,被《神農本草經》收錄,成為中藥學的核心理論。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大量配伍範例,都可追溯到鬼穀子的飛箝思想。
更令人稱奇的是,鬼穀子還注重服藥時機與方法: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後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這種個性化的服藥方法,在今天看來仍十分科學。
十六、
忤合篇與治則中的順勢思維
鬼穀子《忤合篇》論述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製的應變智慧,這套順應形勢、靈活變通的思想,成為中醫治則理論的重要源頭。
某年氣候異常,春行秋令。患者多外感咳嗽,但不同於尋常風寒:惡寒輕,發熱重,咽乾口燥。前醫多用麻黃湯發汗,汗出熱不退。
鬼穀子診之,言:今歲燥金司天,肺氣本燥。感邪後從燥化,非辛溫可解。當忤其常法,合其時勢,用辛涼清潤。
他創清燥救肺湯:桑葉、石膏清肺燥,阿膠、麥冬潤肺陰,杏仁、枇杷葉宣肺氣。效果顯著,患者一劑知,二劑已。
弟子請教:《內經》雲‘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今何以不用汗法
鬼穀子解釋:治病必明三因:因時、因地、因人。今時氣燥烈,若再辛溫發汗,猶火上澆油。當忤常法而合時宜,此謂‘反治’。
他進一步闡述治則中的忤合之道:
·
正治(逆治):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忤病勢而治
·
反治(從治):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合病勢而治
·
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忤合相濟
·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因勢利導
這套治則理論通過弟子傳入民間,被《內經》係統總結,成為中醫治療學的綱領。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鬼穀子非常重視體質差異:肥人多痰濕,瘦人多虛火。少年氣盛宜瀉,老年氣衰宜補。因地製宜,因人施治。這種個體化治療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十分先進。
十七、
揣篇與疾病預測的智慧
鬼穀子《揣篇》論述量權揣能,征遠來近的預測藝術,這套通過細微征兆推斷大勢的智慧,在疾病預測與預防中發揮重要作用。
某年仲春,桃李反季開花。眾人皆以為祥瑞,唯鬼穀子憂心:春行冬令,木氣鬱發。至夏當有疫病流行。
他建議弟子提前準備:采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清熱解毒之藥;教民眾艾熏消毒、佩戴香囊;更創導引吐納法增強體質。
果然夏至後,發熱患者驟增。因有準備,疫情得控。眾人問其故,鬼穀子解釋:春木生髮,需循序漸進。今突然回暖,木氣暴發,至夏火旺,木火刑金,故肺係疾病流行。
這套通過自然現象預測疾病的方法,成為五運六氣學說的先聲。鬼穀子認為: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星象變動、氣候異常、物候反常,皆影響人體氣血運行。
他特彆重視未病先防: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見微知著,防患未然,方為良醫。
傳說鬼穀子還善於通過麵色、眼神、聲音等細微變化預測疾病:
·
麵現青色,目下暗黑:三月後肝病發作
·
聲嘶氣短,肩聳鼻扇:百日肺病加重
·
指顫語謇,行步蹇澀:半年風證將至
這種揣病之術被扁鵲發揚光大,《史記》載其能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儘見五臟癥結,雖有誇張,但確實反映了早期醫學的預測能力。
鬼穀子的疾病預測思想,體現了中醫防重於治的先進理念,對後世溫病學派的疫病預測理論產生深遠影響。
十八、
摩篇與按摩導引的秘術
鬼穀子《摩篇》論述摩而恐之,高而動之的權謀技巧,這套通過接觸影響他人的智慧,意外地發展出獨特的按摩導引術。
傳說鬼穀子在雲夢山觀察動物自療行為:鹿扭頸以通項背,熊晃腰以舒筋脈,鶴獨立以穩氣機。遂創仿生導引術,通過特定動作疏導氣血。
某日,弟子孫臏練功過度,腰脊僵痛。鬼穀子令其俯臥,以手掌摩擦至熱,按揉腎俞穴;同時引導:氣沉丹田,意守命門。如熊晃腰,似鶴展翅。
片刻,孫臏覺熱流貫脊,痛楚大減。鬼穀子解釋:摩法有三要:手法柔中有剛,意念專注統一,呼吸深長均勻。三者合一,方得真效。
這套按摩導引術包含豐富技法:
1.
摩法:輕柔摩擦,溫通氣血
2.
按法:按壓穴位,開通閉塞
3.
推法:推蕩積滯,消散瘀結
4.
拿法:拿捏筋節,緩解痙攣
5.
揉法:旋轉揉動,調和陰陽
鬼穀子特彆重視按摩的時機與方向:晨起按摩宜從頭始,順應陽氣生髮;睡前按摩宜從足始,引導陽氣歸元。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瀉。
他還發現不同體質適用不同按摩法:
·
氣虛者:輕摩緩按,輔以補氣導引
·
血瘀者:重推深按,配合活血動作
·
痰濕者:快揉急拿,加以化濕呼吸
這套按摩導引術通過弟子傳入民間,與各地醫療經驗結合,發展成後世的推拿學、導引術。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中許多動作,與鬼穀子的描述驚人相似。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鬼穀子強調自我按摩的重要性:自摩自按,心手相應。既療身疾,更修心性。這種自我保健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十分可貴。
十九、
權篇與治療中的權衡藝術
鬼穀子《權篇》論述量權揣勢,隨其嗜慾的權衡智慧,這套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思想,成為中醫治療決策的重要原則。
某患者久咳不愈,前醫或宣肺、或潤肺、或補肺,皆無效。鬼穀子診之,發現患者咳聲重濁,痰多色白,舌苔膩,脈滑。
但細問得知:病起於淋雨後,初為風寒;過服涼藥致咳不止;又服補藥致痰增多。鬼穀子言:此病三變:初為風寒襲表,中為涼藥遏邪,今為痰濕阻肺。當權衡先後,分步治療。
他先予三拗湯合二陳湯(麻黃、杏仁、甘草、半夏、陳皮),宣肺化痰治其標。三劑後痰減咳輕。
繼用六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健脾化痰治其本。七劑後基本痊癒。
最後建議飲食調理: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少食生冷甜膩,多食山藥、薏米健脾化濕。
弟子問:何以不直接健脾化痰
鬼穀子解釋:治病如用兵,需權衡緩急。痰濕壅盛時健脾易壅滯,當先宣散痰濁;待邪氣漸去,再扶助正氣。此即‘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他進一步闡述治療中的權衡藝術:
·
君臣佐使的配伍權衡
·
鍼灸藥物的選擇權衡
·
攻補先後的時機權衡
·
藥量大小的劑量權衡
·
治療風險的利弊權衡
這套權衡思想被後世醫家充分發揮。張仲景《傷寒論》中先解表後攻裡、表裡同病急當救裡等治療原則,與鬼穀子的權衡思想一脈相承。
特彆值得注意的是,鬼穀子非常重視患者的個體差異:富貴之人慎用瀉法,貧苦之人慎用補法。少年用藥宜猛,老年用藥宜緩。這種個體化治療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十分先進。
二十、
謀篇與整體治療的規劃
鬼穀子《謀篇》論述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的策劃智慧,這套係統規劃、全麵考慮的思想,成為中醫整體觀唸的重要源頭。
某官員患頭痛多年,時發時止。前醫多按風寒、風熱治療,暫效複發。鬼穀子診之,發現頭痛雖在頭,病源卻在肝。
患者平素急躁易怒,頭痛多隨情緒波動而發或加重。更兼失眠多夢,口苦咽乾,脈弦有力。
鬼穀子言:此非外感頭痛,乃肝陽上亢所致。治病必求於本,當從肝論治。但他不直接平肝潛陽,而是製定係統治療方案:
第一階段:針太沖、風池穴瀉肝火,快速止痛。配合菊花、鉤藤茶飲。
第二階段:予羚角鉤藤湯平肝潛陽,治其本。建議練習靜坐降怒。
第三階段:用杞菊地黃丸滋水涵木,防複發。囑亥時前就寢,養肝血。
如此治療月餘,多年頭痛竟愈。官員問:前醫亦用平肝藥,何以無效
鬼穀子解釋:單一治法如孤軍作戰,難奏全功。鍼灸速效治標,湯藥緩圖治本,導引鞏固防複,三者配合,方得良效。更需調節情誌、改變作息,消除病根。
這套係統治療思想體現鬼穀子的謀篇智慧:
1.
明確病機:求其所因
2.
分階段治療:循序漸進
3.
多法配合:綜合施治
4.
調動自愈:主動參與
5.
預防複發:長治久安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鬼穀子非常重視生活調攝: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起居有常,飲食有節,情誌調和,勝服靈丹。這種整體健康觀念,在今天看來仍十分先進。
鬼穀子的醫學思想通過弟子傳入民間,與各地醫療經驗融合,最終形成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體係。雖然史料中直接記載不多,但仔細考察中醫理論的發展脈絡,處處可見鬼穀子思想的影子。
-
棋子小説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鬼穀子:隱醫秘術的祖師,鬼穀子:隱醫秘術的祖師最新章節,鬼穀子:隱醫秘術的祖師 dq_cn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