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曉萱夫婦駕車往西區急駛,他們是去取一種叫“竹瀝”的中藥。丈夫許海潮開車,鄭曉萱在一旁用手機導航。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年伊始甚至於還冇有開始的時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考來到了全國人民麵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遠離疫區的臨海市也有數十人被確診,其中就包括鄭曉萱90多歲的嫲嫲陳珊。這位平日裡精神矍鑠的老人,突然倒下,讓整個家庭陷入了恐慌。
那天早上,鄭曉萱像往常一樣起床,準備去廚房幫嫲嫲讓早餐。然而,廚房裡卻冇有了嫲嫲忙碌的身影。她心中一緊,急忙跑到嫲嫲的臥室,發現老人仍然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呼吸有些急促。鄭曉萱伸手摸了摸嫲嫲的額頭,滾燙的溫度讓她心頭一沉。
“嫲嫲在發燒!”鄭曉萱的聲音帶著一絲慌亂。在她的記憶中,嫲嫲從未生過病,哪怕是普通的感冒。這次突如其來的發燒,讓她有種不祥的預感。
她趕緊叫來了丈夫許海潮。兩人迅速將嫲嫲送到了市醫院的發熱門診。經過一係列檢查,血常規結果顯示白細胞總數正常,但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發熱門診的劉醫生皺著眉頭,對鄭曉萱說道:“情況有點不妙。”
接著ct結果也出來了:雙肺野透亮度稍增高,肺內未見明顯實質性病變影。懸起的心又稍稍落下。鄭曉萱夫婦雖然都是市醫院的醫生,基本的醫學常識都瞭解,但一個是眼科,另一個是病理科,對新冠肺炎的診療顯然不夠用。鄭曉萱撥通呼吸內科主任的電話,把嫲嫲的情況詳儘作了描述,希望能得到江主任明確的回覆:是否新冠肺炎?江主任的回覆很明確:隻能等明天核酸檢測結果。
鄭曉萱撥通了呼吸內科主任江主任的電話,詳細描述了嫲嫲的情況,希望能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覆:是否新冠肺炎?江主任的回覆很明確:“目前還不能確定,隻能等明天的核酸檢測結果。”
明天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陽性!嫲嫲被送進隔離病區。鄭曉萱夫婦以及也15歲的兒子許家豪也被實行居家隔離。好在次日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但仍需隔離14天。
14天不能離家;14天不能探視嫲嫲,嫲嫲隻能獨自一人留在隔離病房。鄭曉萱心急如焚卻又無何奈可,能讓的就是不斷打電話,瞭解嫲嫲病情;谘詢有關專家,包括中醫。一線希望都不放過。
就在14天隔離期將記時,嫲嫲的病情加重了,已經正常的l溫再度升高,咳嗽氣促,ct檢查雙肺也出現白影。血培養:無細菌生長,痰培養:正常菌群。麵罩吸氧狀態下血氧飽和度95。鄭曉萱雖然無法親臨現場,但每天仍然能夠收到嫲嫲詳儘的病情描述及理化數據。鄭曉萱每收到新的數據就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傳染病、呼吸科的知識短期內特飛猛進,但仍不具備為嫲嫲診療的底氣。
呼吸內科江主任的意見是不排除合併細菌感染的可能,為保險起見,已用上廣譜抗生素依諾沙星 厄他培南,結合止咳化痰﹙氨溴素﹚等對症支援治療。患者雖然年齡大但勝在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通情用藥效果不明、副作用大、風險難控不考慮。已經出現呼吸衰竭情況,但未見呼吸疲勞現象暫不行氣管切開接有創呼吸機。
“九十多歲接有創呼吸機幾乎冇有能恢複的。”
正在此時,網上瘋傳新冠肺炎逝者屍解報告:“肺泡內可見大量粘液性分泌物,氣道被堵住。”
“能否用支氣管鏡吸痰?”鄭曉萱馬上電話谘詢江主任。
“支氣管鏡吸痰無法到達肺泡及毛細支氣管。已經用了化痰藥。”
幸好14天隔離期限已到,鄭曉萱的村民守衛,拒絕一切外來人員進入。許海潮隻好掏出手機給冼巧玲的父親冼玉貴打電話。
不一會一輛農用車駛出村口,從車上下來兩個人,為首的是50多歲皮膚黝黑的壯漢,衝著他們走過來,熱情招呼道:“是許醫生吧?我是巧玲的父親。不好意思,村委會有規定,疫情期間非本村村民一律不準入內。好在取竹瀝不需要進村,我這就帶你去。”
“給你們添麻煩了。”
“許醫生你這麼說就見外了,巧玲平時還不是全靠你們關照。”冼玉貴指了指身後的後生介紹道:“這是巧玲她弟。”
“你好,”許海潮禮貌地朝後生點頭說道。
後生靦腆地點頭回禮冇有說話。讓鄭曉萱感到驚奇的是他們居然冇戴口罩,這和村口的嚴防死守形成巨大反差。
兩輛車一前一後朝村外開去,不一會來到一片竹林。
“我和豪仔砍竹,你們先歇著。”
“那我們負責烤。”鄭曉萱說著和丈夫一起收集枯枝,點起火堆,按劉主任教授的方法烤竹取汁。等灌記2公斤塑料罐時,太陽已臨近下山了。鄭曉萱夫婦累得腰都直不起來。鄭曉萱掏出一個信封,不顧冼玉貴推卻硬塞了給他。
“你幫了我大忙,已經很過意不去。”
一天、兩天、三天。奇蹟終於出現。嫲嫲退燒了,血氧飽和度回升到99。
“想不到中藥還有這麼神奇的作用。”
“通時使用了那麼多搶救措施,不一定是中藥的效果。”許海潮更正道。
“隻要嫲嫲能搶救過來,我纔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的效果,我隻要結果。我爸、我、家豪三代人都是嫲嫲一手帶大的。我媽常說,嫲嫲一輩子都在為親人付出,是鄭家的功臣。”
“說起來奇怪,你嫲嫲吃得像貓食,而且儘喜歡吃些冇什麼營養的鹹菜之類,幾乎從不生病,90多歲還能幫忙讓些家務活。”
“我媽常說嫲嫲是她見過命最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