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三姐妹 第1章 潮州出發

小說:潮汕三姐妹 作者:閏五月 更新時間:2025-08-15 11:29:11 源網站:長篇小說

-

鍥子:

潮汕。

提到潮汕。

你會想到什麼?

吃貨們應該最先想到。

潮汕牛肉火鍋,

潮汕生醃海鮮,

潮汕鹵鵝,

or各類小吃……

旅遊達人應該會想到,

廣濟橋,開元寺,英歌舞……

而真正讓潮汕天下聞名的,

是潮汕商人。

潮汕商人,

遍佈世界各地。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知名的有……

騰訊總裁馬化騰,

香港首富李嘉誠,

港姐收割機劉鑾雄,

還有無數知名房地產商,

家電大亨,電子商,飲料商,食品商……

潮汕商人也以“團結互助,敢想敢乾”的商業精神而聞名。

我們聽過太多潮汕男人的故事。

他們從平凡到商業巨鱷的傳說。

而潮汕女人呢?

她們是這些傳奇背後的部分,

是被冠予持家有道,賢良淑德的美德。

她們,似乎與商業傳奇冇什麼關係。

然而,潮汕的紅頭船上不僅僅隻有男人,

我們的故事就從三個潮汕女人展開……

1985年

潮州

晨霧漸漸散去,

鎮政府門口的大榕樹還閃著露水。

18歲的林秀珠,

此時就站在這裡等長途汽車。

她160的個頭,

雖然不是很高,

但是因為瘦,

加上比例好,

看著讓人很有保護欲。

皮膚算不上很白皙,

但是眉眼間自帶柔弱感,

烏黑的長髮被編成了兩條麻花辮,

散落在她纖瘦的鎖骨上,

很像80年代畫報上的瓊瑤女星。

她拎著一個紅藍白格子相間的膠袋。

裡麵裝得滿滿噹噹都是她自己染的布。

今天,

她要從潮州出發到深圳。

母親張春蘭站在她的身邊,

她身材瘦小,

手裡卻拎著一個大大的竹筐。

裡麵滿滿噹噹裝著幾十個雞蛋,

每一個都拿舊報紙包的。

“秀珠呀,這些雞蛋你都帶著,給你堂姐……”

張春蘭口中的堂姐正是在深圳做生意的林紅苑。

林秀珠要去深圳做生意,

人生地不熟的,

肯定要找個熟人才行。

這是潮汕人特有的傳統。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親戚。

不管誰要出來闖,

作為親戚或者同鄉都會拉一把。

至於拉不拉得起來,

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表姐林紅苑是大伯林東耀的女兒。

前些年嫁給了隔壁村的船員李曉勇。

聽大伯孃說,

堂姐兩夫妻這些年在深圳倒賣電子產品。

賺了不少錢。

很多人都說潮汕人不喜歡讀書,不重視教育。

很多小孩都是十來歲就出來打工或者做生意了。

其實不然。

潮汕地區向來重視教育。

曆史上就有不少文人雅士,

比如明代思想家薛侃、

清代詩人丘逢甲等,

都是潮汕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

後來幾個知名的企業家,

也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

當然,潮汕地區商業氛圍濃厚,

可能讓一些人覺得“重商輕讀”,

但這並不等於“不喜歡讀書”。

更多時候,潮汕人既重視傳統教育,

也注重在實踐中學習,

是“知”與“行”的結合,

而非簡單得排斥讀書。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林秀珠自然也想考大學,

奈何現在家裡實在困難。

確實拿不出錢繼續供她讀完高中了。

在林秀珠所在塔仔村,

她算是讀書讀到比較晚的了。

很多村裡的姑娘都是初中一畢業,

就早早開始自尋出路了。

有些是去了電子廠打工,

有些是跟著親戚做點小生意,

還有些早早就嫁人了……

堂姐林紅苑就是最後一種,

今年才21歲,

但是女兒李小慧都已經5歲了。

“阿媽,我知道了。”

林秀珠接過母親手中的雞蛋,

重重地點了點頭,

“去到深圳,我會聽表姐的話,你放心……”

這些話,這幾天來,

母親總是唸叨來唸叨去,

林秀珠都能背下來了。

“阿爸身體不好,弟弟還小,”

“你也要好好照顧你自己。”

說到父親林西耀的病,

林秀珠的聲音有些哽咽。

母親張春蘭也紅了眼眶:

“難為你了……”

就在兩母女陷入沉默之際,

一輛貼著“潮州—深圳”的長途汽車吭哧吭哧地喘著粗氣,

像一頭疲憊的老牛,

在坑窪不平的土路上顛簸著駛來。

車身上蒙著厚厚的塵土,

車窗玻璃模糊不清,

隱約能看到裡麵晃動的人影。

車頂行李架上綁著籮筐、麻袋,

甚至還有兩隻撲騰的大公雞和一隻大白鵝。

“車來了!”

張春蘭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她趕緊把一個布包往女兒手裡塞了塞,

“拿好拿好,雞蛋放穩當些,彆磕碰了。”

林秀珠點點頭,深吸了一口氣,

混雜著塵土、汽油和路邊野草味道的空氣湧入肺腑。

她拎著沉甸甸的雞蛋筐,

和那個裝滿了自己心血的膠袋,

裡麵裝滿了染得或靛藍、

或赭紅、或鵝黃布匹的布匹,

明顯有些吃力。

母親張春蘭想幫忙托一把,

卻被她輕輕避開了。

“阿媽,我行的。”

林秀珠的聲音不大,

卻透著股倔強。

她看著母親眼角細密的皺紋和因常年勞作而粗糙的手,

心裡一陣發酸。

阿爸林西耀的病像個無底洞,

弟弟林秀傑纔剛上小學,

家裡那幾畝薄田的收成,

還有母親日夜趕工繡花的微薄收入,

全都填了進去。

她作為家中長女,

讀書讀到高中已是奢侈,

不能再成為家裡的負擔。

車門“哐當”一聲打開,

售票員探出半個身子,

用帶濃重潮州口音的普通話吆喝著:

“潮州去深圳的上車了!快!快!”

人群立刻騷動起來,

揹著大包小包的人們爭先恐後地往上擠。

張春蘭用力推了女兒一把:

“快上去,找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到了就給家裡打電話,號碼記牢了冇?”

“記牢了,阿媽你回去吧!”

林秀珠被推著往前,

隻能匆匆回頭喊了一句。

她擠在帶著各種氣味和體溫的人堆裡,

艱難地挪上車。

車廂裡瀰漫著汗味、煙味、食物的味道,

還有人暈車嘔吐後的酸腐氣。

座位幾乎都滿了,

她隻能把膠袋塞在腳下,

緊緊抱著那筐雞蛋,

在一個靠過道的位置勉強站定。

車子猛地一發動,

巨大的慣性讓她踉蹌了一下,

懷裡的雞蛋筐劇烈一晃,

她嚇得趕緊死死抱住,

心提到了嗓子眼。

車子漸漸駛出,

捲起漫天黃塵。

林秀珠努力從擁擠的人縫裡向外望去,

母親張春蘭瘦小的身影還站在原地,

一隻手抬著,

似乎在揮動,

又似乎隻是遮擋陽光。

那身影越來越小,

越來越模糊,

最終被飛揚的塵土徹底吞冇。

林秀珠鼻子一酸,

趕緊把頭低下去,

把臉深深地埋向懷裡的雞蛋筐。

清新的竹子味道撲鼻而來,

還帶著的雞蛋特有的腥氣味。

她想起母親天不亮就起來,

從雞窩裡一個個摸出還帶著體溫的雞蛋,

小心翼翼地擦拭乾淨,

拿舊報紙包好,

再一個個碼進墊著稻草的筐裡。

這哪裡是雞蛋,

分明是沉甸甸的、滾燙的牽掛。

車子在土路上劇烈顛簸,

每一次大的震動都讓林秀珠心驚肉跳,

生怕筐裡的雞蛋碎了。

旁邊座位上,

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被顛得麵色發白,

哇的一聲吐了出來,

穢物的氣味瞬間瀰漫開。

有人抱怨,

有人皺眉捂鼻,

車廂裡更顯壓抑。

林秀珠默默地把身體側了側,

儘量避開。

她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田野、村莊、低矮的山丘。

那些熟悉的景象正飛快地倒退,

離她遠去。

前方是陌生的深圳,

是傳說中遍地黃金也充滿未知的“大地方”。

她要去投奔那個印象裡很爽利卻也透著精明的堂姐林紅苑。

堂姐林紅苑,

在林秀珠模糊的記憶裡,

她總是風風火火的,

說話語速快,

笑聲也響亮。

村裡人都說,

紅苑這丫頭有本事,

跟著老公在深圳“搞電子”,

賺了大錢。

每次大伯孃提起這個女兒,

臉上都帶著光,

說他們在深圳住樓房,

家裡有電話,

還有那種叫“彩電”的稀罕物。

潮汕姑娘,

似乎隻有兩條路擺在眼前:

早早嫁人,

生兒育女,

像母親張春蘭一樣操持一個家;

或者,

像許多同村的姐妹一樣,

年紀輕輕就出去“闖”,

進廠打工,

又或者跟著親戚學做點小生意。

林秀珠捏了捏膠袋裡厚實而柔軟的布匹,

指尖傳來熟悉的觸感。

這是她的路嗎?

用自己染的布,

在堂姐的指引下,

在深圳那個光怪陸離的地方,

找到一條縫隙,

鑽進去,生根發芽?

-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棋子小説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潮汕三姐妹,潮汕三姐妹最新章節,潮汕三姐妹 長篇小說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