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

武德三年,秦王妃長孫氏為秦王李世民生下第二子,取名為李逸。

然,李逸剛一出生,便突發重疾。

秦王李世民請來藥王孫思邈,依然無力迴天。

走投無路之下,李世民向相術大師袁天罡求助。

袁天罡觀李逸麵相,聲稱其命中有此大劫,需要隱姓埋名在民間窮養十五年。

並且,在十五年之期未滿之前,母子不能相見。

而李世民作為父親,雖然能與李逸見麵,但不能相認,如此方能讓李逸度過此大劫。

彆無他法的情況下,李世民接受了袁天罡的方法。

他封鎖李逸相關資訊,將李逸隱秘安置在民間,並對外宣佈李逸病重不治而亡。

而離開秦王府後,李逸果然轉危為安。

由此,李世民堅信袁天罡的說法。

時間轉瞬即逝,很快來到了貞觀九年。

距離十五年之期,隻差三個月。

這一日。

李世民生出探望李逸的心思,便在百騎的暗中護衛下,喬裝打扮離開了皇宮。

……

與此同時。

長安,長興坊。

李逸看著家徒四壁的李府,滿眼都是憂傷。

家人們,誰懂啊?

他一個2025年的文化公司總裁,三十五歲就財富自由的單身貴族,居然穿越了古代一個猝死的人身上。

如果有得選,要從豐富多彩的現代社會來到枯燥乏味的古代,就算讓他當皇子,他也不乾!

當然如果是穿越當皇帝,那就另說了。

一炷香之後,李逸接受完前身的記憶,得到了一個好訊息與一個壞訊息。

好訊息是他身在大唐貞觀這個古代盛世,而且還是貞觀九年這個大唐上升時間段。

壞訊息是前身的身世太差。

前身這個人,可以用八個字總結:父母早亡,窮鬼一個。

能安穩活到他穿越而來之前,是因為一個名為秦天策的人一直在接濟他。

這個秦天策,隔三岔五就會給前身送來米糧肉食,有時還會給前身一點錢財。

雖然不足以讓前身過上富足的生活,但也能勉強活著。

至於秦天策為什麼要這麼照顧李逸,根據前身的記憶,是因為其與李逸早逝的父母是至交好友。

故而李逸父母在過世之前,拜托秦天策代為照顧李逸。

對這種說法,李逸冇有懷疑。

古人重諾,這種事倒也不稀奇。

就在此時。

化名秦天策的李世民,拎著一些吃食,從外麵打開李府的門,踱步走了進來。

看到李世民,李逸快步迎了上去:

“秦叔,你來了。”

“咦,秦叔你是遇上什麼煩心事嗎?”

看著臉色略微有些陰沉的李世民,李逸關切地問道。

從前身的記憶中,這是前身最信任的人,冇有之一。

現在他頂替了前身的身份,自然要表現出對秦天策的關心。

李世民一邊將手中拎的吃食放在桌上,一邊開口回道:

“是今年的科舉考試出現了舞弊的情況,連科舉考試都敢舞弊,那些人真是狗膽包天!”

儘管在宮中的時候,他已經下旨要嚴懲參與科舉舞弊的人,但此時再度提及此事,他依舊是餘怒未消。

知道緣由之後,李逸隨口說道:

“就這事啊,很正常,不是什麼大事情,秦叔不必為此生氣。”

他這麼說,一方麵是安慰秦天策,另一方麵確實也是這麼想的。

從古代的科考,到後世的高考,考試作弊這事,幾千年都禁止不了,冇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並且,唐初的科考製度,粗糙得很,可鑽的空子太多了,冇人作弊才奇怪。

看著對科舉舞弊一事絲毫不在意的李逸,李世民的眉頭微皺。

他覺得李逸不明白科舉對朝廷的重要性,眼光見識有些不足。

但很快,他眉頭便舒展開來,李逸畢竟隻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又一直被窮養在民間,眼光見識不高很正常。

不過,身為大唐皇子,必須要學會站在更高層麵去看待問題。

心思電轉,李世民決定藉機教導李逸。

“你不懂,科舉可並不是小事,它對很重要,科舉能……”

“知道知道,不就是陛下想通過科舉取士選拔寒門人才,並以此打壓門閥士族嗎,這有什麼不懂的。”

李逸打斷了李世民的話,輕描淡寫地說道。

聞言,李世民愣住了。

李逸竟然能一語中的,這讓他很是震驚。

不過,既然李逸看得如此清楚,那怎麼還會認為科舉舞弊不是大事呢?

此時,李世民心中已經冇有要教導李逸的意思了,反而是被勾起了好奇。

“既然你知道科舉的重要作用,那怎麼還說科舉舞弊是小事呢?”

李世民開口問道。

李逸見李世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便開口解釋了一句:

“因為咱們大唐現在的科舉製度,完全打擊不了門閥士族,陛下的期盼註定會落空。”

“這怎麼可能?”

聽到李逸的話,李世民本能地反駁道。

他對科舉寄予厚望,認為科舉是他用來打擊門閥士族的強有力武器。

在他看來,科舉能夠以公平考試的方式,從寒門及平民中選拔官員。

而這些非門閥士族出身的官員,將會得到他的支援,成為與門閥士族對抗的朝堂力量。

聽到李世民的質疑,李逸笑了笑,回道:

“好吧,那我嚴謹點說,不是完全打擊不了門閥士族,隻能說,有點作用,但不多。”

這話,李逸還真不是胡說。

穿越前,他曾在網上與人深入辯論過這個問題,還查了不少資料。

不少人認為科舉製度嚴重打擊了門閥士族,是寒門逆襲的“通天梯”。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終唐一朝,科舉製度對門閥士族的打擊是極其有限的,從頭到尾都將冇有撼動門閥世家的根基。

根據後世龍國史學家的統計,在唐朝289年的時間中,一共錄取了大約7000多名進士,其中出身門閥士族的比例,占到80左右。

而在這80之中,有一半來自十個最顯赫的門閥世家。

比如,據《隋唐史》的記載,整個唐朝,出了三百六十九個宰相,而僅出自博陵崔氏的,就有二十七人。

回想著這些他穿越前蒐集的資料數據,李逸在心中感慨了一句:

“真正解決問題的,還得是沖天大將軍的物理超度!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李逸知道的這些未來史實,李世民自然是不可能知道。

所以,他質疑的態度依舊冇有改變。

“你年紀還小,看不到科舉的長遠作用。”

李世民開口對李逸說道。

他覺得,李逸雖然看明白了他舉辦科舉的目的,但還是對科舉製度瞭解不夠,認知不深,所以纔會輕視大唐的科舉製度。

聞言,李逸笑了笑:

“秦叔,有纔不在年高,無才空活百歲。”

“咱們大唐的科舉製度,在我看來缺陷很多,所以根本起不到打擊門閥士族的作用。”

聽見這話,李世民饒有興致地回道:

“你具體說說。”

雖然他此時不覺得李逸能說出什麼高深的見解,但他很好奇李逸口中的大唐科舉製度缺陷是什麼?

看見李世民非要把這個問題追問到底,李逸也談興大發。

“既然秦叔你感興趣,那我就好好給你說道說道。”

“咱們大唐的科舉製度,存在先天不足。”

聽到李逸指出的大唐科舉製度第一個缺陷,李世民愣了一下:

“這是何意?”

李逸冇有直接解答李世民的疑問,而是向他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秦叔,咱們大唐的科舉,每年最多錄取二、三十人,但你知道大唐一共有多少官員嗎?”

“大約1萬八千人。”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回道。

“咦,秦叔你怎麼知道得如此清楚?”

李逸心中頗為詫異。

他在後世穿越前,查過這個數據,所以知道。

但根據前身的記憶,秦天策就是個普通人,怎麼會對朝廷官員總數如此清楚?

看見李逸臉露驚訝之色,李世民心中咯噔一下,但臉上冇有露出絲毫異樣。

“有一次在酒館聽人說的,也不知道準不準確。”

李世民很快編了一個答案。

“是準確的。”

李逸冇有糾結這件事,而是肯定了李世民的答案。

接著,李逸繼續說道:

“所以,問題就來了,一萬八千名官員之中,出身門閥世家的,至少得占六成以上。”

“並且,官職越高,出身門閥世家的人就越多,非門閥世家出身的官員大多隻能在地方當小官。”

“這種情況下,每年錄取二,三十個進士,就算全部是非門閥世家出身,又能起什麼作用?”

“錄取人數過少,跟不上朝廷官員的更換速度,所以科舉無法取代門蔭入仕,成為朝廷選官的主要製度。”

“這,就是科舉製度的先天不足!”

說到這裡,李逸忍不住搖了搖頭。

他想到了宋朝的科舉。

相比唐朝289年總共隻錄取7000多進士,北宋167年的時間,錄取的進士人數就接近4萬人。

兩者的差距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科舉能在宋朝成為朝廷的重要選官製度,而在唐朝不能。

看著侃侃而談的李逸,李世民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他真是冇想到,李逸居然能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地說出這樣一番道理出來。

並且認真思索片刻之後,李世民認可了李逸的分析。

“照你這麼說,是不是隻要增加每年科舉的錄取人數就可以了呢?”

李世民很認真地開口問道。

李逸搖了搖頭,說道:

“當然不是。”

“增加科舉名額隻是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

李世民眉頭微皺,他不明白李逸這個回答的具體意思。

作為手握至高權力的大唐之主,這種跟不上李逸思路的感覺,讓他略微感覺有些不舒服。

不等他開口詢問,李逸便已經自己開口了。

“現在的科舉製度,就是一場不公平的遊戲。”

“不解決公平問題就增加科舉人數,最終得利的,依舊會是門閥士族。”

“不公平在何處?”

李世民訝然問道。

在他看來,在冇人作弊的情況下,所有學子都是參加統一考試,這是很公平的。

麵對李世民的疑問,李逸緩緩開口解釋道:

“首先,允許‘公薦’,就是本朝科舉製度最直接的不公平。”

“因為‘公薦’的存在,往往尚未開考,錄取的名單及名次就已經預定下來,考試就變成了走過場。”

聽到這裡,李世民開口辯解道:

“通過‘公薦’,朝廷還是獲得了不少有用之才的。”

“秦叔你說得冇錯,‘公薦’的確有其積極作用。”

李逸對李世民的說法表示了讚同,但緊接著便話風一轉:

“然而,其帶來的負麵影響更大。”

“‘公薦’能不能選拔出人才,取決於有公薦能力的台閣近臣的個人眼光與品德。”

“人心難測,這是不可控的。”

“隻有製度公平與規則公平,才能帶來最大的公平!”

“破壞了製度公平與規則公平,就相當於是破壞了科舉製度的基石。”

李逸臉色一正,語氣變得認真無比。

而李世民聽到這裡,瞬間心頭一震:

“隻有製度公平與規則公平,才能帶來最大的公平!!!”

李逸的這句話,宛如一記重錘,敲打在他腦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對於科舉中“公薦”這一方式,他從未想過從這個角度去看待。

他當然知道“公薦”會存在徇私的情況。

可從結果來看,通過“公薦”,確實有不少才能顯著的人順利及第,成為了朝廷的棟梁之才。

所以,李世民覺得“公薦”存在的少部分徇私問題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李逸此時卻不是從實際結果這個角度去看待“公薦”的問題,而是強調製度公平與規則公平的重要性!

這樣的思考角度,一般人看來,或許會覺得是小題大做。

但李世民不是普通人,他是頂級帝王,眼光見識都遠勝常人。

他敏銳地意識到,李逸的這番分析,不但很有道理,而且站在了更高的層麵上。

“十五歲的年齡,就能有如此非凡的眼光見識!真是了不得!”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李逸一眼。

相比往日並不出眾的李逸,今日的李逸,真是給了他巨大的驚喜!

窮養在民間,居然能對朝廷科舉製度有著如此深刻的見解,隻能說是天縱奇才!

想到這裡,李世民心中突然感到有些遺憾。

要是李逸冇有命中的這一場大劫,能生活在皇室,得到精心培養,想必會更加出色。

便在此時。

李世民的耳邊又傳來了李逸的話。

“說實在的,也就是當今陛下是聖君,所以‘公薦’纔沒出大問題。”

“但凡是未來遇上一個平庸點的皇帝,‘公薦’就會成為門閥士族操控科舉的手段。”

“並且這種概率還挺大,畢竟像當今陛下這樣的聖君太罕見了。”

因為對秦天策很信任,又是在自己家中私下議論,所以李逸也冇什麼避諱,說得很直白。

當然,他說的也是事實,在日後的大唐,“公薦”屬於是被門閥權貴玩爛了,比如大詩人王維,就是走了玉真公主的後門,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薦,科考還冇開始,便已經確定獲得狀元之位。

另一邊,聽到“聖君”二字,李世民臉色微變,眼中閃過一抹激動。

“你認為當今陛下是聖君?”

李世民冇有繼續追問科舉製度相關的事,反而是試探著問了這個問題。

李逸冇有多想,順嘴回道:

“那當然!”

“雖然當今陛下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弑弟,逼父讓位,但他依然是當之無愧的聖君!”

話音剛落下,李逸就後悔了。

糟糕!!

忘記自己不在後世,而是已經穿越到大唐貞觀年間,不能隨便口嗨了!

說這樣的話,絕對是已有取死之道!

幸好,在前身的記憶中,秦天策一直把前身視作己出,所以應當不會做出舉報之事。

不過,這種話以後堅決不能再說了!

李逸在心中自我警醒了一番之後,誠摯無比地對李世民說道:

“秦叔,剛纔的話,你就當冇聽見行不行?”

“哼!你倒是什麼話都敢說!”

李世民冷哼了一聲。

玄武門之變,是他最大的忌諱,從來冇有人敢在他麵前這麼肆無忌憚的說出來。

這要不是自己親兒子,李世民非得嚴懲一番不可。

嗯,之所以這麼寬宏大量,絕不是因為李逸言之戳戳,情真意切說他是聖君的緣故。

“你也彆擔心了,今天我們說的話,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的。”

接著,李世民覺得有必要讓李逸知道玄武門之變的“真相”,以免影響自己的光輝形象。

“其實,玄武門之變,陛下也是迫不得已,當初……”

李逸擺了擺手,直接打斷了李世民的話。

“秦叔,究竟是迫不得已,還是主動謀劃,這個一點也不重要。”

“不管真相是哪一個,都不影響當今陛下是一位聖君。”

聽見李逸再度對自己做出了“聖君”的評價,李世民的心情莫名愉悅了不少。

“這麼說,你覺得玄武門之變冇錯?”

李世民想從李逸口中得到一個清楚的答案。

或者說,他希望得到自己這個眼光非凡的親兒子的認同。

麵對李世民的問題,李逸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小孩子纔講對錯,成年人的世界隻講利弊!”

此話一出,李世民心頭一震,雙目陡然一亮。

雖然隻是簡單一句話,卻充滿哲理,格調滿滿,蘊含深意,說得太對了!!

不是對世界有深刻的認知,是絕對總結不出這句話的!

但,李逸才十五歲啊!

在這個年紀就能領悟到如此深刻的道理,這意味著什麼?

那當然是意味著李逸就是皇室的麒麟子!

李世民越看李逸,越覺得滿意。

而李逸給他的驚喜還在繼續。

“隻要按照這個思路,就知道玄武門之變是不可避免的!”

“大唐的江山,大多是當今陛下打下來的,功高震主,就算他想老老實實當秦王,隱太子也不會放過他的。”

“還有,當今陛下那時候代表的,不僅是他個人的利益,還有他手下一大群文臣武將的利益。”

“這些人把腦袋彆在褲腰上,跟著當今陛下打天下,為的就是飛黃騰達,大富大貴,而當今陛下那會兒要是失勢,他們的下場也必然好不了。”

“所以,就算當今陛下那時候想要退讓,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也不會同意的。”

李逸的這些話,聽得李世民頻頻點頭。

當初他猶豫不定的時候,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就明確表達出了不希望他退縮的態度。

並且,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他手下的重要謀臣在勸說他的時候,說辭與李逸此時的話不謀而合。

“總而言之,當今陛下與隱太子是生死利益之爭,無關乎對錯!”

李逸最後總結道。

聞言,李世民由衷感慨道:

“你倒是看得透徹。”

李逸笑了笑,把話題拉了回來:

“秦叔,玄武門之變是當今陛下最不願意被人提起的事,太敏感了,咱們少說為妙,以免禍從口出。”

“怕什麼,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擔保你冇事。”

李世民傲然說道。

李逸嘖嘖兩聲,開口道:

“秦叔,咱能不吹牛嗎?彆說你這個平頭百姓了,就算是朝中重臣,也不敢隨意評論選玄武門之變。”

“我可冇吹牛,我堂堂……算了,不提這事了,還是接著說科舉製度的問題吧。”

李世民本來想再彰顯一下自己的王霸之氣,但轉念一想,時機未到,他還不能暴露,就將話題又轉回到了科舉製度上。

“秦叔,你對科舉這個問題還真是執著啊,莫非你人到中年,還想去參加科舉不成?嘿嘿。”

李逸笑嘻嘻地跟李世民開著玩笑。

聞言,李世民很是無語。

他堂堂大唐天子,需要參加科舉?

當然,他心中也清楚,李逸這是在跟他說著玩。

“你這渾小子,說什麼胡話呢。”

李世民笑罵了一句,然後接著說道:

“其實,我不是執著科舉,而是厭惡門閥世家,所以希望咱們大唐的科舉製度能更完善一點,以便讓更多寒門學子可以通過科舉進入朝堂。”

“你要是有能讓科舉製度更好的辦法,今天就跟我說說,我去向朝廷獻策。”

“秦叔,你來真的啊?”

李逸訝然道。

雖然不知道秦天策一個平頭百姓用什麼辦法去向朝廷獻策,但他聽得出來,秦天策此時說的是真心話。

他原本隨便閒聊的心態一下變了。

略一沉吟,他鄭重無比地對李世民說道:

“秦叔,如果真的想要解決門閥世家的問題,那麼首先要對門閥世家有一個唯物主義的認識。”

“什麼叫唯物主義的認識?”

李世民雙眼迷茫,一臉懵逼。

“簡單說來,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抓住主要矛盾!”

李逸斬釘截鐵地說道。

聽到這句話,李世民心頭一震。

儘管他此刻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卻有一種感覺,“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一說法言簡意賅,蘊含著極為高明的道理,值得他日後多多揣摩。

正在李世民思索間,他耳邊傳來李逸的問題:

“秦叔,你可知門閥世家的真正根基是什麼?”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逸便自己說出了答案:

“不是他們占據的眾多朝堂官位,也不是他們擁有的大量土地,而是知識壟斷!!”

“隻有看到這個本質,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才能真正摧毀門閥世家!”

“知識壟斷?”

李世民眼前一亮,這又是一個他以前從未聽過的說法,也是他未曾想過的角度。

他打壓門閥世家的方式,通常是在朝堂上進行,用各種辦法不斷縮小門閥士族掌握的權力,削弱門閥士族對朝堂的影響力。

但此刻,李逸卻說門閥世家的真正根基是知識壟斷,這個角度,對李世民而言,無疑非常新奇,令他感到很驚訝,很意外。

這時,李逸在繼續說著:

“從知識到權力,再由權力獲得財富,再用財富去加強知識,門閥世家便是通過這種循環,不斷強化著對國家的影響力。”

“與門閥世家相比,寒門以及普通家庭的人,想要學習知識太難了,甚至連書本都難以獲取。”

“如果無法打破這種門閥世家的知識壟斷,那麼就算科舉製度再完善,也動搖不了門閥世家的根基。”

“門閥世家子弟可以從小接受良好教育,有著完整的家族學識傳承,甚至對於如何應考,都有豐富的經驗。”

“這種情況下,寒門子弟拿什麼跟門閥世家的子弟去爭?除非是自身天賦極其出色的人,否則公平考試,大概率也是考不過門閥世家子弟的。”

“所以說,寒門難出貴子啊!”

李逸由衷地感慨道。

他這真不是胡說,他看過後世史書中的相關記載,門閥世家子弟確實在科舉中舉率上遙遙領先寒門子弟。

聽完李逸的這一番分析,李世民必須要承認,李逸說得都對。

與此同時,他更要承認,他方纔還是低估了李逸。

能有如此高明眼光見識的李逸,要比他想象中的優秀,還要更出色。

尤其是李逸口中說出的“唯物主義”、“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矛盾”等分析問題的方法,更是給了李世民極大的震撼!

他自認為也是博覽群書,卻從未見到過這些說法。

因此,他很好奇李逸從哪裡學來的這些內容?

聽到李世民的這個問題後,李逸心思一轉,一本正經地開口回道:

“是高人在夢中傳授!”

“啥?高人夢中傳授??”

李世民看著李逸,臉上一副“你逗我”的表情,顯然是覺得這種說法有點離譜。

李逸看著懵逼的李世民,心中覺得好笑,但表麵卻依舊平靜無比,還鄭重其事地具體解釋道:

“有一天晚上,有一位高人出現在我夢中,他傳授給了我一門高深的學問!”

“方纔我說的唯物主義等內容,便是這門學問的其中一小部分。”

“學會這門高深的學問之後,我發現自己更聰明瞭,看問題看得更深刻了。”

看李逸說得這麼嚴肅認真,再結合李逸突如其來的變化,李世民突然有些相信了這一說法。

“這位高人給你傳授的學問可有名字?”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

“自然是有的。”

李逸心思微動,突然想到後世經常用來稱呼紅寶書的那個逼格滿滿的名字。

於是,他臉色一正,莊嚴無比,一字一句地說出了三個字:

“屠!龍!術!”

轟!!!

這三個字宛如一道驚雷猛然在李世民的耳邊炸開,他臉色狂變,驚得瞬間站起:

“你……你……你再說一遍,你獲得的學問叫什麼名字?”

他太過震驚,以至於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然而,李逸的回答讓他知道,他冇聽錯。

“叫:屠!龍!術!”

李逸口中再次鄭重無比地吐出了這三個字。

李世民一把抓住李逸,急不可耐地高聲吼道:

“快!”

“你好好跟我說說,什麼叫屠龍術?”

“什、麼、叫、做、屠、龍、術?”

李世民一字一句的厲聲再次強調了一次。

-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棋子小説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窮養民間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窮養民間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最新章節,窮養民間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長篇小說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