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趙衛國盯著工廠大門上的封條,指節捏得發白。三十年的工齡在“產業升級”四個字麵前,輕得像張廢紙。他曾是車間裡最牛的鏜工,閉著眼都能摸準0.01毫米的誤差,可現在招聘軟件上的“智慧製造”“演算法優化”,比當年最難的圖紙還讓他頭疼。妻子偷偷賣掉了結婚時的金鐲子,女兒的考研資料費還揣在他貼肉的口袋裡。趙衛國蹲在人才市場的台階上啃冷饅頭,看年輕人們舉著光鮮的簡曆穿梭,突然想起剛進廠那年,他攥著父親給的扳手說“要當技術大拿”。那時的戰場是轟鳴的車間,靠的是手上的老繭和不服輸的狠勁,如今的戰場藏在APP和直播間裡,他連規則都摸不清。他跟著小區保安學刷短視頻,把“流量變現”記成“擺攤吆喝”;在物流園扛貨時,被二十歲的組長嫌“手腳太慢”;半夜翻出蒙塵的工具箱,對著直播鏡頭演示鏜工手藝,彈幕裡突然有人刷“這精度比我們機床還牛”。當無人機公司老闆捧著合同找他合作時,趙衛國摩挲著掌心的老繭笑了。原來所謂第二戰場,從不是逼著自己學年輕人的花樣,而是讓那些刻在骨子裡的本事,在新時代長出新的鋒芒。這場中年男人的衝鋒,藏著最樸素的體麵,和打不垮的脊梁。-fq
評論區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