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放榜日,墨痕泣血
大靖王朝景泰二十三年,春闈放榜這日,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被馬蹄踏得發亮。辰時三刻,禮部官員持硃砂筆題完最後一個名次,兩名衙役奮力將紅底金字的皇榜懸上牌坊,刹那間,攢動的人頭如潮水般湧上前,驚得簷下鐵馬叮咚作響。
沈硯秋攥著塊磨得發亮的木牌站在人群後,指腹摩挲著牌上
守真
二字
——
這是三年前離鄉時,恩師林文淵塞給他的,字跡早已被汗漬浸得發烏。他身旁的同鄉書童阿竹突然拽住他的衣袖,聲音發顫:沈兄!快看!
沈硯秋抬眼望去,皇榜上的名字密密麻麻,像爬滿硃紅的螞蟻。他從頭找到尾,從
會元
看到
同進士出身,眼尾的細紋越皺越深,直到脖頸發酸,也冇見
沈硯秋
三字。心猛地沉下去時,身後忽然炸開一陣鬨笑。
這不是荊楚來的窮酸嗎
錦袍少年搖著摺扇款款走出,寶藍色盤金繡蟒紋錦袍在陽光下泛著流光,腰間玉帶叮咚作響
——
正是禮部侍郎之子趙承煜。他故意將摺扇往沈硯秋麵前一擋,扇柄上
獨占鼇頭
的金粉刺得人眼暈:聽說沈公子考前還誇口,要奪個會元回來如今連個同進士都摸不著,莫不是……
他拖長了調子,眼角掃過圍觀人群,把心思用在了旁門左道上
趙公子慎言。
沈硯秋攥緊木牌,指節泛白,科舉乃國之大典,豈容戲說
他瞥見人群中有人搖頭歎息,想起昨日還在破廟替人抄書換米時,有個老秀才拍著他的肩說
好後生,定能高中,此刻那些目光都成了紮人的針。
戲說
趙承煜冷笑一聲,突然從袖中甩出一卷試卷,那這是什麼主考官今早親見,你將考前謄抄的範文塞進貢院牆縫,意圖舞弊!
試卷
啪
地落在地上,墨跡淋漓處,赫然是
沈硯秋
三字。沈硯秋俯身去撿,指尖剛觸到紙頁,一股寒意順著指腹竄上來
——
那
秋
字的捺筆末端,浮著一絲極淡的青黑色,像被人用濕墨草草補過。
這不是他的字!
人贓並獲,還敢狡辯
趙承煜抬腳踩住試卷,皮靴底碾過墨跡,來人,把這舞弊賊子押去京兆尹府!
阿竹撲上來想攔,卻被家奴推倒在地,懷裡的乾糧袋裂開,半塊麥餅滾出來沾了泥。沈硯秋被反剪雙臂時,忽然想起恩師臨終前的話:科場如棘途,墨鋒藏利刃。
那年恩師含冤入獄,天邊也是這樣的晚霞,紅得像泣血的墨。
暮色漫上朱雀大街時,沈硯秋被扔進了冰冷的牢房。鐵窗外,趙府的燈籠正得意地晃著紅光,牆根的蒼苔吸飽了潮氣,黴味中混著獄卒腰間的劣酒氣,讓他忍不住咳嗽起來。
第二章
辨墨痕,獄中窺心
牢門
吱呀
關上的刹那,沈硯秋劇烈咳嗽著扶住牆壁。他無意間蹭過方纔從地上攥起的半形試卷,那股寒意又竄了上來。藉著鐵窗透進的月光展開紙角,他看得真切
——
那補過的青黑色墨跡裡,竟浮動著幾行細碎的虛影,像人在書寫時的心跳軌跡。
趙承煜的字跡張揚跋扈,虛影本該如烈火燎原,可這補筆處的虛影卻縮成一團,帶著怯懦的顫抖。
這不是他寫的。
沈硯秋喃喃自語,七歲那年發高燒的記憶突然撞進腦海
——
他看見父親賬本上的墨跡會
說話:正直賬房寫的
收
字溫暖如春水,偷換銀錢的管家寫的
支
字裹著冰碴子。母親說他燒糊塗了,直到恩師林文淵得知後,才撫著他的頭歎:此乃‘墨魂術’,《考工記》曾載,非至純之心不能馭,惜哉,生不逢時。
原來不是夢。
沈公子!
鐵門外傳來阿竹的聲音,帶著哭腔,小人托獄卒遞了話,可京兆尹說……
說趙侍郎打過招呼,明日一早就定案!
沈硯秋心頭一緊。他摸出懷中的
守真
木牌,藉著月光反覆摩挲,忽然想起恩師說過,木牌夾層藏著東西。他用指甲摳開裂縫,裡麵掉出半張殘紙,上麵是恩師的筆跡:科場弊案,根在東宮,墨印為證。
阿竹,
他隔著鐵門低聲道,你還記得貢院東側那棵老槐樹嗎考前我在樹下埋了一份草稿,你想法子取出來。
那是他最後一份未被經手的筆跡,或許能證明清白。
阿竹剛應了聲,遠處傳來腳步聲。獄卒提著燈籠走過,光線掃過沈硯秋的臉時,他看見對方腰間令牌
——京兆尹監
四個字下,鑿著極小的
趙
字暗記。
沈硯秋蜷回草堆,將殘紙藏進袖中。月光在牆上映出他清瘦的影子,像株在石縫裡掙紮的野草。他閉上眼,那團怯懦的青黑墨跡總在眼前晃
——
是誰替趙承煜寫了這假供又是什麼讓那人如此恐懼
第三章
貴人至,青衫遇錦繡
翌日清晨,牢門被推開時,沈硯秋以為是來押他過堂的,卻見一道月白身影立在晨光裡。少女束著素銀腰帶,未施粉黛的臉上,一雙杏眼亮得驚人,正是吏部尚書蘇鴻的獨女蘇清晏。她身後的老仆捧著錦盒,氣派儼然。
沈公子彆來無恙
蘇清晏垂眸斂衽,聲音清越如碎玉落冰盤,家父今早收到匿名信,說沈公子被人誣陷。
她側身讓老仆打開錦盒,裡麵是套乾淨的青布長衫,蘇某雖為女子,卻也知科場公道重逾千金。公子若信得過我,且換上衣衫,隨我去見京兆尹。
沈硯秋望著她眼中坦蕩的光,忽然想起上月貢院外的茶肆,他曾見她與幾位女眷論詩,一句
莫歎青雲無路登,筆尖自有千斤力,讓在場舉子無不側目。可此刻他更想起恩師的話:官場無無故之善,蘇尚書與趙侍郎在漕運案上積怨已久,此助或為借刀。
小姐!
老仆低聲提醒,趙府的人就在府衙外等著,恐有不妥。
蘇清晏卻笑了,笑意像春風拂過冰封的湖麵:趙大人要的是‘鐵案’,我偏要讓他看看,這案子鐵不鐵。
她轉頭看向沈硯秋,指尖不經意觸到他的袖口,公子的草稿,阿竹已送到我府中。隻是……
她話鋒一轉,光有草稿不夠,得找到那偽造供詞之人。
沈硯秋心頭一動,摸出那半形試卷:蘇小姐請看。
他指著那團青黑墨跡,此乃偽造者所書,其墨跡怯懦,必是受人脅迫。
蘇清晏湊近細看,眉頭微蹙:這墨跡……
確與趙承煜平日筆跡不同。隻是如何證明
我知道他是誰。
沈硯秋聲音陡然壓低,貢院謄錄官李墨,上月曾向趙府借過五百兩銀子,至今未還。且他左手小指有殘疾,寫捺筆時會不自覺發顫
——
正如這墨跡裡的虛影。
蘇清晏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頷首:好。我這就設法傳訊李墨。
她起身時,將一枚玉佩塞進沈硯秋手中,此乃家父憑‘考績優等’獲賜的和田白玉螭龍佩,京兆尹見了,暫不敢動你。
玉佩溫潤,帶著淡淡的蘭花香。沈硯秋望著少女轉身的背影,月白裙襬在晨光裡劃出弧線,像一隻銜著正義的白鷺,撞碎了牢獄中濃重的陰霾。
第四章
尋證人,暗影先至
京兆尹府的偏廳裡,沈硯秋換上青布長衫,雖漿洗得發白,卻比囚服自在多了。蘇清晏的老仆守在門外,廊下傳來趙府家奴的怒罵聲,卻冇人敢進來。
公子,李謄錄的住處找到了。
阿竹氣喘籲籲地跑進來,手裡攥著張紙條,就在城南瓦子巷,可……
可街坊說,他今早被一輛黑篷車接走了,至今冇回。
那車簾繡著半朵牡丹,是趙府的徽記。
沈硯秋心沉下去。趙承煜果然先動手了。
彆急。
蘇清晏不知何時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本賬冊,我讓人查了李墨的底細,他有個女兒重病在身,住在城西慈幼局。趙承煜要脅人,定會拿這孩子開刀。
三人趕到慈幼局時,破舊的院落裡,牆縫鑽出幾叢野草。正屋傳來孩子的咳嗽聲,穿粗布襖的婦人正給床榻上的女童喂藥,見了他們,慌忙將藥碗藏到身後。
夫人莫怕。
蘇清晏溫聲道,我們是來救李謄錄的。
婦人渾身一顫,淚水湧了出來:官爺,我家男人是被冤枉的!趙府的人說,若他不按吩咐做,就……
就把囡囡扔去亂葬崗!
女童枕邊放著一支竹筆,筆桿上刻著個歪歪扭扭的
墨
字。沈硯秋指尖剛觸到筆桿,墨魂術驟然發動
——
他看見李墨燈下刻筆的模樣,左手小指蜷著,右手握刀不穩,墨跡裡裹著句無聲的話:趙府賬房有貓膩。
李謄錄現在何處
沈硯秋追問。
婦人哽嚥著指向城北:好像……
好像是去了廢棄的造紙坊,說要給趙府的人‘交差’。
造紙坊在護城河下遊,坊內殘有竹漿味,牆角堆著正德年間的
澄心堂紙
殘卷。沈硯秋三人趕到時,黑篷車停在坊外,車輪沾著淤泥,兩個家奴正守著門。
我去引開他們。
阿竹撿起塊石頭,卻被沈硯秋拉住。他瞥見家奴腰間的刀,墨跡虛影雜亂
——
顯然是外強中乾的蠢貨。
等等。
沈硯秋望著窗欞,趙承煜要的是李墨死無對證,絕不會讓家奴插手殺人。裡麵一定有他的心腹。
他轉向蘇清晏,借玉佩一用。
沈硯秋晃著玉佩走向家奴:趙公子在裡麵嗎蘇尚書讓我來送樣東西。
家奴見是吏部尚書的信物,果然放行。
推開木門,濃重的血腥味撲麵而來。李墨倒在地上,胸口插著匕首,趙承煜的貼身護衛正舉著刀對準他的後心。
住手!
沈硯秋將玉佩擲過去,砸在護衛手腕上。刀
噹啷
落地時,李墨掙紮著抬起頭,嘴角淌著血:沈……
沈公子……
他指向懷中,眼睛忽然瞪得極大,頭一歪冇了聲息。
護衛趁機從後窗跳走。沈硯秋撲過去翻看李墨的衣襟,隻摸到一張被血浸透的紙,趙府賬房
四字依稀可見。蘇清晏和阿竹衝進來時,正見他攥著血紙,指節泛白,護城河的風吹進破屋,捲起地上的紙灰,像無數破碎的冤魂在嗚咽。
第五章
公堂辯,鋒芒初露
三日後,京兆尹府公堂。
趙承煜端坐於原告席,錦袍玉帶,身後的護衛一口咬定親眼看見沈硯秋塞試捲進貢院。沈硯秋站在被告席,青衫雖舊,脊背卻挺得筆直,免冠頓首後朗聲道:學生無罪。
堂規:原告舉證,被告質證,不得喧嘩!
京兆尹端坐於
明鏡高懸
匾額下,一拍驚堂木,目光卻瞟向旁聽席上的蘇清晏。
趙承煜甩出那捲試卷:此乃沈硯秋舞弊鐵證,字跡可辨!
沈硯秋舉起那半形試卷:此乃偽造之物。學生原文結尾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取自林文淵公的《諫疏》,而這試捲上寫的是‘願效犬馬,以報君恩’——
學生最厭諂媚之詞,怎會寫出這話
旁聽席頓時騷動。阿竹忍不住喊道:我家公子前日還在破廟替人抄書,怎會舞弊!
趙承煜臉色一沉:一派胡言!我府護衛親眼所見,三月初七晚,你在貢院牆縫塞東西!
三月初七晚
沈硯秋冷笑,那晚貢院東側的老槐樹被雷劈斷一枝,學生正在幫雜役清理,數十人可證。倒是這位護衛,
他看向那護衛,你說看見我塞試卷,可知牆縫旁刻著什麼字
護衛張口結舌。沈硯秋朗聲道:是‘天開文運’四字,乃前朝狀元所題。你若真在現場,怎會不知
京兆尹額頭冒汗,正想打圓場,蘇清晏忽然起身:大人,學生有證物。
她讓人呈上賬冊,這是趙府近半年的流水,三月初五有一筆‘五百兩,付李墨’的記錄,而李墨正是謄錄官。
這又如何
趙承煜強辯,不過是尋常借貸!
那這個呢
沈硯秋掏出李墨的血紙,雖已模糊,趙府賬房的印章總做不得假。李謄錄死前欲呈此物,卻被滅口,大人難道不該徹查
公堂之上鴉雀無聲,隻聞衙役手中水火棍輕叩青磚,篤篤如敲人心。忽然,堂外傳來一聲朗喝:吏部尚書蘇鴻,奉旨旁聽!
蘇尚書身著緋色官袍,手持象牙笏板走進來,目光掃過趙承煜時冷若冰霜:趙侍郎教出來的好兒子,竟敢在科場舞弊,還草菅人命!
他轉向京兆尹,此案疑點重重,即刻移交刑部!
趙承煜癱坐在椅子上,錦袍下襬掃過案幾,帶倒的硯台將硃砂濺在
舞弊
卷宗上,恰似畫蛇添足。沈硯秋望著窗外,三月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彷彿看見恩師在雲端微笑,聽見那句
守真,終於穿透墨裡的刀光,發出第一聲清亮的迴響。
第六章
舊案牽,墨中藏秘
刑部大牢的石階比京兆尹府的更冷,鐵鏈拖地的聲響在甬道裡反覆迴盪。沈硯秋跟著蘇尚書的幕僚走進刑獄深處,仵作正在驗屍,見他們進來忙拱手道:蘇大人有令,仔細查驗指骨與腕力,果然發現異常
——
死者右手食指第二關節有陳舊性骨裂,與謄錄官慣常握筆的姿勢不符。
沈硯秋俯身在棺木旁,指尖輕觸李墨的右手,墨魂術發動
——
那指節裡透出微弱的黑氣,像被什麼東西常年壓製著。這骨裂是被人用夾棍生生夾出來的,
他沉聲道,逼他改變握筆力度,好模仿我的字跡。
仵作用皂角水清洗指骨,果然露出半月形骨裂痕。
幕僚倒吸一口涼氣:趙侍郎竟狠毒至此
不止。
沈硯秋想起
守真
木牌裡的殘紙,家師林文淵十年前被貶,罪名也是科場舞弊,您可知詳情
蘇清晏臉色微變:家父說過,林公是景泰朝少有的骨鯁之臣,當年因彈劾禮部尚書貪墨,反被誣陷。隻是……
她頓了頓,此案卷宗三年前莫名失火,燒得一乾二淨。
炭火
劈啪
爆開時,沈硯秋忽然明白
——
李墨的竹筆,是在暗示兩樁案子手法相同!他攥緊從李墨牢房牆上拓下的指甲痕,墨魂術讓血漬中的半枚印章虛影浮現:禮部鑄印局。
原來偽造試卷的印章,是從禮部流出來的。
沈公子!
獄卒匆匆跑來,趙侍郎帶著刑部‘駕帖’,要提走李墨的屍身!
沈硯秋與蘇清晏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凝重。禦賜駕帖可先斬後奏,趙侍郎這是要毀屍滅跡。
快,
沈硯秋將拓片塞進阿竹懷裡,把這個送到蘇尚書府,告訴大人,林公舊案與今案同源!
他轉向幕僚,煩請先生拖住趙侍郎,學生去鑄印局查個明白。
第七章
夜探府,月下逢敵
月上中天時,沈硯秋藉著槐樹的陰影翻進禮部鑄印局的後牆。青磚上爬滿青苔,空氣中飄著硃砂與青銅的氣味,與他幼時在恩師書房聞到的印泥味一模一樣。
公子,這邊。
阿竹從角門探出頭,手裡晃著一串鑰匙
——
是蘇清晏托人送來的,當年林公門生在鑄印局當差時留下的,鑰匙柄刻著
潛龍
二字。
兩人摸進庫房,沈硯秋點亮火摺子,照亮一排排落滿灰塵的印模。他指尖拂過青銅官印,墨魂術鋪展開來:正統年間的印模溫暖厚重,景泰初年的卻透著寒氣,尤其那枚
春闈監考官
的印模,底座刻著極小的
趙
字,虛影裡裹著無數冤魂的哭嚎。
找到了。
沈硯秋正要取下印模,院外傳來腳步聲。他吹滅火摺子,與阿竹躲進木箱堆後。
火把照亮庫房時,趙承煜的聲音帶著酒氣響起:爹,那印模真要毀了
蠢貨!
趙侍郎的聲音壓得極低,李墨雖死,難保冇留下後手。這印模是當年陷害林文淵的證物,如今又用來偽造沈硯秋的試卷,若被翻出,咱們父子都得掉腦袋!
火光中,趙侍郎舉起錘子就要砸。沈硯秋心跳如擂鼓,正想衝出去,卻被阿竹死死拉住。
等等,公子。
阿竹指向窗外,蘇小姐
隻見月下單膝跪著一道白影,蘇清晏身後跟著幾名
緹騎
侍衛,腰間佩著繡春刀。趙大人深夜毀證,是怕明日早朝,林公舊案的卷宗重現天日嗎
她的聲音不大,卻字字如冰錐。
趙侍郎手一抖,錘子掉在地上。趙承煜想拔劍,卻被侍衛按住。沈硯秋趁機從木箱後走出,舉起那枚印模:此印刻於景泰十年,與林公舊案的偽造試捲上的印泥完全吻合。趙大人還有何話可說
趙侍郎忽然笑了,笑聲淒厲:你們以為扳倒我就完了當年主謀……
話未說完,他猛地衝向牆角的柱子,竟要撞柱自儘!
攔住他!
蘇清晏大喊。侍衛撲上去時,趙侍郎已撞得頭破血流,他指著沈硯秋,喉嚨裡嗬嗬作響:墨……
墨裡有……
最終氣絕。
沈硯秋望著他圓睜的雙眼,忽然想起李墨竹筆裡的話。這兩樁案子背後,果然還有更大的黑手。
第八章
金鑾殿,血書呈冤
早朝的鐘聲撞碎晨霧,太和殿前的白玉階上,沈硯秋捧著兩卷卷宗脫靴趨步。左邊是林文淵當年的辯詞,墨跡泛黃卻風骨猶存;右邊是他連夜整理的趙府罪證,印模與血紙赫然在列。
陛下駕到
——
太監尖細的嗓音響起,文武百官分列兩側。龍椅上的景泰帝麵色憔悴,咳嗽聲不時打斷朝儀,他望著階下的沈硯秋:你就是沈硯秋蘇愛卿說你有墨魂術,可辨忠奸
臣能。
沈硯秋將林文淵的辯詞舉過頭頂,此乃先師林文淵的親筆,墨跡清正如鬆柏,絕非舞弊之人。而趙侍郎偽造的試卷,墨跡陰邪如毒藤,臣可當堂驗證。
禮部尚書張謙突然出列,青袍上的鷺鷥補子抖了抖:陛下不可!一介寒門士子,竟敢在金鑾殿妖言惑眾!林文淵當年就是因妖言惑眾被貶,他這是要步後塵!
沈硯秋心頭一凜。張謙正是當年接替林文淵職位的人,趙侍郎臨終前想說的
主謀,莫非就是他
張大人既不信,
沈硯秋朗聲道,可敢讓臣驗驗您昨日呈給陛下的漕運奏摺
他記得蘇清晏說過,張謙近日遞了奏摺,力阻蘇尚書的漕運改革。
張謙臉色微變,卻強笑道:有何不敢
太監取來奏摺,沈硯秋指尖剛觸到紙頁,墨魂術驟然警鈴大作
——
奏摺裡
體恤民情
四字的墨跡,竟與趙府偽造試卷的青黑虛影如出一轍!他忽然想起李墨屍身指節的黑氣,原來張謙纔是那個用夾棍逼人造假的真凶!
陛下請看!
沈硯秋將奏摺舉過頭頂,此四字看似懇切,實則是張大人讓幕僚代寫!那幕僚左手有疾,捺筆處發顫,與趙府偽造的筆跡同源!
張謙厲聲喝道:一派胡言!來人,拿下這狂徒!
誰敢動他
蘇尚書挺身而出,臣有證人!
隻見阿竹扶著一個瘸腿的老者走上殿來,正是當年林文淵的書童,如今在京郊務農。
老奴作證,
老者泣道,景泰十年,張謙曾深夜造訪趙侍郎府,手裡拿著的,正是這枚鑄印局的官印!
他從懷中掏出林文淵當年贈予的
忠
字墨塊,墨跡遇水顯字:張謙盜印。
金鑾殿上鴉雀無聲。景泰帝猛地咳嗽起來,擲卷於地,龍椅扶手的
龍紋
被指甲摳出淺痕:查!若有欺瞞,誅九族!
第九章
探花宴,舊友現蹤
放榜那日的陽光,比春闈時更暖。皇榜上
一甲第三名
的硃筆字樣刺得人眼亮,沈硯秋站在瓊林宴的澄瑞亭前,看著新科進士按名次入座
——
探花居左首第二位,席間需賦
謝恩詩。
沈賢弟,
有人拍他的肩。沈硯秋回頭,見是翰林院編修周明遠,身著青色鷺鷥補服,笑容溫和,林公若在天有靈,定會為你驕傲。
沈硯秋舉杯回敬,指尖觸到周明遠的酒杯,墨魂術讓墨跡虛影浮現
——
他看見周明遠當年向張謙通風報信的場景,用的正是林文淵贈予的狼毫筆。周兄,
他聲音轉冷,當年是誰放的火,燒燬了家師的卷宗
周明遠的酒杯晃了晃,酒液灑在青石板上:賢弟何出此言
因為那火,是你放的。
沈硯秋盯著他的眼,家師的辯詞裡夾著一張字條,寫著‘門生周明遠親啟’,墨跡裡藏著你通風報信的影子。
他昨日在整理林文淵遺物時,終於發現了這處隱秘。
周明遠癱坐在石凳上,淚水混著酒液流下:我也是被逼的!張謙拿我妻兒性命要挾……
所以你就看著恩師含冤而死
沈硯秋甩開他的手,李墨的女兒,你為何不救
周明遠打了個寒噤:我……
我給慈幼局送過銀子,可趙府的人看得緊……
沈硯秋正欲再問,忽然看見蘇清晏朝他使眼色。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張謙的兒子張承宇站在不遠處,手裡把玩著一枚玉佩,篆書
墨
字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
與李墨女兒的竹筆刻字一模一樣。
周兄,
沈硯秋壓低聲音,張承宇與李墨之死,有何關聯
周明遠打了個寒噤:李墨死前,曾去張府勒索……
說掌握了張大人貪墨漕運款的證據。
漕運款!沈硯秋與蘇清晏對視一眼,都明白了
——
張謙阻撓漕運改革,正是為了掩蓋貪墨的罪證。李墨不僅知道科場舞弊,還撞破了更大的陰謀。
第十章
漕運案,墨指真凶
暮色中的漕運碼頭,商船的燈籠在水麵晃出破碎的光影。沈硯秋跟著蘇清晏登上一艘
紅船,船尾漆著
九道杠,艙底暗格藏著
火耗銀。艙門推開時,濃重的黴味裡混著淡淡的墨香
——
那是張謙奏摺上特有的鬆煙墨味。
家父查了三個月,
蘇清晏指著艙底堆積的麻袋,這些本該運往災區的糧食,被換成了沙土,賬目上卻寫著‘足額送達’。麻袋上的封條印著‘淮安倉’,簽字驗收的,正是張謙的心腹。
沈硯秋蹲下身,指尖撫過封條。墨魂術發動時,封條上
漕運司
三字的墨跡突然扭曲,化作一串數字:景泰二十三年三月初七,白銀五萬兩,入張府密庫。
三月初七,正是李墨被滅口的前一天。
找到了。
蘇清晏從賬本裡抽出一張字條,這是從張府密庫搜出的,上麵寫著‘李墨知曉,速除’。筆跡與張承宇寫給趙承煜的信一模一樣。
沈硯秋捏緊字條,忽然聽見艙外傳來腳步聲。張承宇帶著家丁闖了進來,手裡舉著刀:沈硯秋,你壞我父親好事,今日定要你葬身江底!
家丁蜂擁而上,沈硯秋借船艙立柱躲閃,墨魂術讓他看清張承宇的刀路
——
墨跡雜亂,顯其心浮氣躁。蘇清晏從袖中甩出袖箭,射中為首家丁的手腕。混亂中,沈硯秋撞翻了一個木箱,裡麵滾出數十錠銀子,每錠刻著極小的
漕
字。
這些就是貪墨的贓銀!
沈硯秋大喊。張承宇見狀,舉刀朝他砍來。千鈞一髮之際,阿竹衝出來用身體擋住這一刀。
公子快跑……
阿竹的血濺在沈硯秋臉上,他懷裡揣著沈硯秋贈予的《論語》,書頁夾著碎銀
——
原想考完給母親治病。
拿下他!
蘇尚書帶著官差趕到時,張承宇已被沈硯秋死死按住。沈硯秋看著阿竹倒在血泊裡,忽然想起李墨女兒怯怯的眼神
——
這世間的公道,總要有人用性命去換。
三日後,張謙父子伏法,漕運貪墨案告破。沈硯秋捧著阿竹的牌位,站在林文淵的墓前。墓碑上的字跡經風吹雨打已有些模糊,他伸手撫過,那熟悉的暖意傳來,像恩師在說:守真者,終能見光。
第十一章
舊物藏秘,故吏現身
暮春的細雨打濕了林文淵墓前的青石板,沈硯秋將阿竹的牌位並排放在恩師墓碑旁,指尖撫過碑上
守真
二字,那熟悉的暖意竟帶著一絲微顫。他從懷中取出一方褪色的錦盒,裡麵裝著半枚斷裂的玉印,印文
文淵
二字僅存左半。
公子,雨大了。
蘇清晏撐著油紙傘站在身後,裙角沾了泥點,刑部剛傳來訊息,張謙獄中自儘前,咬破手指寫了三個字
——‘東宮印’。
沈硯秋猛地回頭,雨水順著他的髮梢滴落:東宮當今太子
他忽然想起林文淵的辯詞裡,曾隱晦提及
儲位之爭,墨染宮牆,當時以為是泛指,如今想來竟是實指。
傘下的沉默被一陣馬蹄聲打破。穿皂衣的信使翻身下馬,銅鈴上刻
驛
字,與手中信函的火漆印一致:沈大人,城西破廟有位姓柳的老先生,說持此信見您,關乎林公生前一樁秘事。
信函上的字跡歪歪扭扭,墨跡裡卻透著與林文淵相似的清正。
破廟的蛛網蒙著塵埃,牆上畫著殘缺的
魁星點鬥
圖。姓柳的老者背對著門,正在牆上題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正是當年林文淵因
文字獄
被貶的導火索詩句。
沈小友來得巧。
老者轉身,臉上刻滿皺紋,左眼已盲,老夫柳明遠,曾是林公的謄錄官。
他指著牆上的詩,這詩不是林公寫的,是旁人仿他筆跡栽贓,墨色浮而不沉,細看便知。
沈硯秋指尖觸到牆麵,墨魂術瞬間鋪開
——
那詩句的墨跡裡果然裹著浮躁的虛影,與張謙幕僚的筆跡如出一轍。柳老先生,
他沉聲問,您可知‘東宮印’是什麼意思
柳明遠突然劇烈咳嗽,從懷中掏出一卷殘破的賬冊:這是林公當年查的東宮采辦賬,每筆支出都比市價高三成,多出的銀子……
進了太子詹事府。
他指著賬冊上的硃砂印,這印泥裡摻了西域的龍涎香,隻有東宮能用。林公就是發現了這個,才被滅口。
雨聲漸急,沈硯秋忽然明白
——
科場舞弊、漕運貪墨,都是太子黨為斂財布的局。趙侍郎、張謙不過是棋子,真正的黑手是東宮。
小心!
蘇清晏突然將他推開,一支羽箭擦著沈硯秋的耳畔釘進柱上。廟外傳來馬蹄聲,柳明遠將賬冊塞進沈硯秋懷裡:老夫引開他們,賬冊……
交給蘇大人!
說罷提劍衝了出去,慘叫聲很快淹冇在雨幕裡。沈硯秋望著廟門,柳明遠用血寫下的
東宮
二字,正與他的墨魂術產生共鳴。
第十二章
東宮施壓,墨辨偽證
早朝的氣氛比往日凝重。太子詹事王顯站在殿中,手裡舉著那捲殘破的賬冊,聲音洪亮如鐘:陛下,沈硯秋私藏詆譭東宮的偽證,勾結罪臣餘黨柳明遠,其心可誅!
沈硯秋出列奏道:陛下,此賬冊確為林文淵所留,上麵的采辦記錄與東宮庫房的入庫單能一一對應,臣願當庭比對。
放肆!
王顯厲聲打斷,東宮庫房的記錄豈容你這寒門小子置喙東宮采辦有‘內監監守’,豈能有假!
蘇尚書出列拱手:陛下,詹事大人言過其實。沈探花查清科場與漕運二案,功不可冇,其心可昭日月。
皇帝咳嗽著擺擺手:傳東宮庫房的賬冊來。
太監取來賬冊時,王顯眼中閃過一絲得意。沈硯秋翻開兩本賬冊,指尖同時撫過相同日期的記錄
——
東宮賬冊上的
白銀千兩
四字,墨跡看似沉穩,實則在
兩
字的豎鉤處有極淡的分叉,像被人用針尖改過,原本應是
五千兩,墨底還殘留著
雌黃
的痕跡。
陛下請看。
沈硯秋將賬冊呈給皇帝,此字被人篡改,墨跡下的虛影仍存。柳老先生死前說,多出的銀子用於豢養死士,去年京兆尹府丟失的三十柄製式長刀,便是被這批死士取走。
王顯臉色煞白,卻強辯:一派胡言!你有何證據
證據在此。
蘇清晏捧著一個錦盒走上前,裡麵是一柄長刀,刀柄刻著
東宮衛
三字,此刀是柳老先生從死士身上奪下的,其鍛造工藝與兵部檔案中東宮衛的佩刀完全一致。
皇帝看著刀上的刻字,又看看賬冊上的篡改痕跡,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指著王顯:查!若有欺瞞,誅九族!
第十三章
端午宴,毒墨藏鋒
端午的龍舟鼓聲震徹長安,沈硯秋隨蘇尚書赴東宮的午宴時,衣襟裡藏著柳明遠留下的半枚玉印。太子趙珩端坐在主位,身著杏黃色常服,繡五爪龍紋,笑容溫和地親手斟酒:沈探花年輕有為,本宮敬你一杯。
內侍端上
角黍,用楝葉包裹;殿外傳來龍舟鼓聲,太子命人取
雄黃酒
賜宴。酒盞相碰時,沈硯秋指尖觸到太子的衣袖,墨魂術驟然警鈴大作
——
那月白錦袍的墨跡裡裹著與張謙奏摺同源的寒意,隻是更濃、更沉,像深潭裡的冰。
聽聞沈探花能辨墨跡真偽
太子忽然指著牆上的《離騷》拓本,此乃本宮近日臨摹,不知有何不妥
沈硯秋抬頭望去,拓本上
怨靈脩之浩蕩兮
一句,靈脩
二字的墨色略深,筆觸間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暴戾。他想起恩師曾說,太子幼時師從奸臣嚴嵩,其字外柔內剛,藏著野心。
殿下筆法精妙,
沈硯秋緩緩道,隻是‘靈脩’二字似有重描,墨跡浮於紙表,不如其他字沉穩。
太子的笑容僵了一瞬,隨即撫掌:沈探花果然好眼力。這拓本確是宮人不慎汙了墨,本宮一時心急重描了。
他話鋒一轉,聽聞你尋得林文淵的半枚玉印可否一觀
沈硯秋心頭一緊,正欲推辭,蘇清晏忽然起身:殿下,臣女近日得了一方古硯,想請沈探花品鑒。
她示意侍女呈上硯台,石質溫潤,正是林文淵當年常用的端硯,硯池刻著
守拙
二字,與沈硯秋的
守真
木牌形成呼應。
沈硯秋接過硯台,指尖撫過硯池,墨魂術穿透石質
——
硯底刻著極小的
潛龍
二字,墨跡陳舊,竟是先帝禦筆!他忽然明白,林文淵不僅是忠臣,更是先帝安插在東宮的眼線。
宴席過半,太子藉故離席。沈硯秋瞥見王顯跟了出去,兩人在廊下低語,王顯手裡拿著個墨錠,墨色發烏,透著詭異的光。
那是‘牽機墨’。
蘇清晏湊到他耳邊,聲音極輕,用鶴頂紅混合鬆煙製成,需用‘無根水’研磨方顯毒性,墨錠刻‘東宮監製’。林公當年就是被這種墨害死的。
第十四章
宮牆夜,以墨證道
三更的梆子聲剛過,東宮的書房突然燃起燈火。沈硯秋藉著修撰《科場考略》的名義留在宮中,此刻正趴在牆頭,看著太子在燈下書寫。東宮守衛是
東宮衛率府
軍士,持
腰牌
出入,三更後需
傳籌,但沈硯秋用墨魂術識彆出部分守衛實為太子私兵,腰牌上無
衛率府
硃砂印。
案上的墨錠正是那方
牽機墨,太子寫的是給邊關將領的密信,字跡與當年誣陷林文淵的偽證如出一轍。沈硯秋屏住呼吸,墨魂術將每一個字的墨跡記下
——待秋收後,以‘清君側’為名,兵臨城下,墨跡裡的暴戾幾乎要衝破紙頁。
公子,蘇大人的人已在宮門外接應。
阿竹的堂弟阿石低聲道,眼裡有著同樣的執拗。
沈硯秋正欲離開,忽然看見太子將密信交給王顯,又從暗格裡取出一卷黃綢
——
竟是擬好的退位詔書,上麵蓋著偽造的皇帝玉璽,印泥缺
龍涎香,墨魂術顯
工部偽造
字樣。
不好!
沈硯秋拽著阿石躲進假山,他們要逼宮!
三更三刻,東宮突然響起急促的鐘聲。王顯帶著披甲的死士衝出,口中喊著
護駕,實則往皇帝寢宮而去。沈硯秋趁機溜進書房,將密信和退位詔書塞進袖中,卻在轉身時撞見太子。
沈硯秋,你果然冇讓本宮失望。
太子手持長劍,劍法學自
錦衣衛指揮使,招式狠辣,但墨跡虛影顯其心亂
——
劍招有三處破綻,林文淵冇能完成的事,你替他完成了。
沈硯秋後退半步,將端硯擋在胸前:先帝的‘潛龍’硯在此,你敢弑君篡位,就不怕九泉之下無顏見先帝
太子冷笑:先帝早已老朽,這天下本就該是我的!
他揮劍刺來,沈硯秋側身躲過,硯台撞上書架,滾落的書冊砸在太子腳邊,其中一本正是林文淵的《辨墨要訣》。
太子看見書名,動作頓了頓。沈硯秋趁機衝出書房,卻被死士攔住。千鈞一髮之際,蘇尚書帶著禁軍趕到,燈籠的光映著沈硯秋手中的密信,像一把劈開黑暗的刀。
第十五章
守真誌,墨照汗青
晨光透過太和殿的窗欞,照在沈硯秋手中的三證上
——
太子的密信、偽造的退位詔書、先帝的
潛龍
硯。文武百官跪了一地,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雖仍蒼白,眼神卻清明如鏡。
趙珩,你還有何話可說
皇帝的聲音不大,卻震得梁柱嗡嗡作響。
太子被押在殿中,忽然笑了:成王敗寇而已。林文淵、沈硯秋,你們以為贏了嗎這官場,這墨,從來都是殺人的刀!
沈硯秋出列,將三證呈給皇帝:陛下,墨可殺人,亦可證道。林公以筆墨守真,臣願繼其誌,編修《科場新典》,廢‘納粟入監’,設‘謄錄官互查製’,杜絕舞弊,還天下學子一個清明。
皇帝接過端硯,撫著上麵的
潛龍
二字,歎息道:林文淵當年說,‘墨有靈性,能辨忠奸’,朕今日信了。
他看向沈硯秋,朕封你為翰林院學士,總領新典編修,賜‘守真金筆’一支
——
筆桿為紫檀木,筆頭用紫毫,筆帽刻‘景泰年製’。
三日後,沈硯秋在翰林院開館編書,蘇清晏送來一疊江南貢紙,暗紋為
蓮,紙上有她用蠅頭小楷寫的
共勉
二字。家父說,這紙性韌,能存百年。
她的聲音裡帶著笑意,鬢邊的白玉簪映著晨光。
沈硯秋提筆蘸墨,金筆落在紙上,寫下
科場者,國之公器,墨不可染,心不可欺。墨跡透過紙背,彷彿印在了曆史的長捲上。
窗外,新科進士們正在曲江宴飲,跨馬遊街,沈硯秋的馬前懸
探花及第
紅綢,與開篇的青布長衫形成對比。墨香漫過朱雀街,恰似春雨潤青階
——
那些藏在墨跡裡的公道,終如種子破土,在大靖的土地上生了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