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洪秀全 第一章

小說:天王洪秀全 作者:李黃喜巧 更新時間:2025-09-03 00:19:07 源網站:dq_cn源

-

一、

落第書生

道光十七年的廣州城,春意正濃。木棉花開得如火如荼,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紅雲籠罩在城市上空。貢院外的放榜處,卻是另一番景象。

人頭攢動,擠得水泄不通。有穿著綢緞的富家公子,有衣衫襤褸的寒門學子,此刻都屏息凝神,在那張決定命運的紅紙上尋找自己的名字。

洪仁坤穿著漿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額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他已經二十三歲了,這是第四次參加府試。前三次落第的痛楚還曆曆在目,如同昨日剛剛結痂的傷疤,此刻又要被重新揭開。

他深吸一口氣,用力向前擠去。四周的喧囂彷彿隔了一層水幕,模糊而不真切。有個少年突然嚎啕大哭,想必是名落孫山;另一邊則爆發出歡呼,有人欣喜若狂地喊道:我中了!我中了!

洪仁坤的心跳如擂鼓,幾乎要從胸腔裡蹦出來。他踮起腳尖,目光急切地掃過榜單。

一遍,冇有。

兩遍,冇有。

三遍,仍然冇有洪仁坤三個字。

汗水順著他的鬢角滑落,浸濕了衣領。他不敢相信似的,又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每一個名字都不放過。然而現實殘酷——他第四次落第了。

恍惚間,他彷彿聽見私塾先生洪鏡揚的聲音:仁坤啊,你天資聰穎,將來必能高中及第,光耀我洪家門楣!父親洪國遊蒼老的麵容浮現在眼前,那期盼的眼神刺痛了他的心。

我洪仁坤寒窗二十載,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八股文章做得花團錦簇,為何就入不了學政大人的眼他喃喃自語,麵色灰敗如土。

失魂落魄地擠出人群,洪仁坤踉蹌在廣州城的石板街上。兩旁商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更顯得他形單影隻。

新鮮出爐的蓮蓉包嘞!

上好的杭州絲綢,夫人小姐快來看一看!

這些聲音此刻格外刺耳。洪仁坤摸了摸乾癟的錢袋,裡麵隻剩下幾文銅錢,連一頓像樣的飯食都買不起。

路過一家茶館,裡麵幾個衣著光鮮的秀才正在高談闊論。其中一人瞥見洪仁坤,故意提高聲音:喲,那不是花縣的洪大才子麼今年又來陪考了

另一人介麵道:洪兄何必執著科舉回鄉下種田,豈不自在

鬨笑聲中,洪仁坤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卻感覺不到疼痛。羞辱感如潮水般湧來,他加快腳步,幾乎是逃離般地離開了那片區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洪仁坤無力支付客棧費用,隻得蜷縮在一處廟宇廊下。春雨不期而至,淅淅瀝瀝,寒意透骨。他裹緊單薄的長衫,仍然冷得瑟瑟發抖。

半夜,他發起高燒,迷迷糊糊中做了許多光怪陸離的夢。

夢中,有金龍綵鳳駕雲而來,有天神擊鼓奏樂相迎。一位白髮老人贈他寶劍一柄,劍身刻著斬妖劍三個篆字,囑他斬儘世間妖魔。

次日清晨,雨歇天晴。陽光透過廟宇的雕花窗欞,照在洪仁坤臉上。他從冰冷的地麵上醒來,高燒已退,但夢境卻異常清晰,每一個細節都曆曆在目。

他怔怔地望著廟宇中斑駁的神像,內心湧起一種奇異的感覺——那些夢,或許不隻是夢

回到花縣官祿布村,洪仁坤徹底變了一個人。他不再談論科舉,不再捧讀經書,常常一個人獨坐終日,神情恍惚。家人以為他因落第受了刺激,多方寬慰,卻無效果。

老父洪國遊歎息道:科舉之路艱難,不如安心務農罷。

兄長洪仁達拍了拍他的肩膀:弟何必執著天下道路千萬條,未必非要走科舉這一條。

洪仁坤隻是搖頭不語,眼神越發深邃難測。

一日,洪仁坤在縣城的舊書攤上偶然得到一本基督教小冊子《勸世良言》。他本是隨意翻閱,越看卻越是心驚。書中所述上帝天堂天使等概念,竟與他廣州病中夢境諸多吻合!

一個驚人的念頭在他心中萌生:或許我並非凡人那些夢是上天的啟示

從此,洪仁坤沉迷於宗教幻想。他自行施洗,開始禱告,聲稱自己是上帝次子,耶穌胞弟,受天命下凡誅妖。

鄉人見他行為怪異,皆以為他瘋了。孩童們跟在他身後,學他禱告的樣子,然後鬨笑著跑開。

唯有表弟馮雲山認真傾聽他的言論。這個比洪仁坤小兩歲的年輕人,眼神銳利,心思縝密。

表兄所言,或許真是天啟。馮雲山某日深夜造訪,神情嚴肅,如今朝廷**,鴉片流毒,洋人欺淩,百姓苦不堪言。或許上天真的要假表兄之手,拯救蒼生

洪仁坤緊緊握住馮雲山的手,如遇知音:雲山知我!我確有天命在身,隻是不知從何做起。

馮雲山目光炯炯:兩廣之地,官逼民反,人心思變。表兄若能以宗教聚攏人心,大事可圖!

道光二十三年春,洪仁坤改名洪秀全,意喻秀美全備之人。他與馮雲山一同離開花縣,前往廣西傳教。

臨行前,他在老家牆上題詩一首:

龍潛海角恐驚天,

暫且偷閒躍在淵。

等待風雲齊聚會,

飛騰**定坤乾。

洪父站在門口,望著兒子遠去的背影,老淚縱橫。他怎會想到,這個屢試不第的兒子,將會掀起怎樣的驚濤駭浪。

二、

拜上帝會

廣西桂平縣紫荊山區,層巒疊嶂,瘴氣瀰漫。這裡是漢、壯、瑤等多民族雜居之地,土地貧瘠,民生困苦。

洪秀全和馮雲山一路跋涉,風餐露宿,終於來到這個清廷統治相對薄弱的邊緣地帶。起初,他們的傳教並不順利。當地百姓對外來者充滿戒心,對所謂的上帝更是聞所未聞。

馮雲山頗有組織才能,他先是做塾師謀生,慢慢接觸鄉民,瞭解他們的疾苦。洪秀全則發揮他的文學天賦,將基督教教義與中國傳統觀念相結合,編寫通俗易懂的佈道詩文。

天下多男人,儘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洪秀全站在一棵百年大榕樹下,向圍坐的幾十個農民宣講,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世間人人平等,不應有貧富貴賤之分!

台下的人們大多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一個礦工抬起頭,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光亮。他因常年采礦染上咳喘病,咳嗽不止,被礦主趕了出來,正走投無路。他叫楊秀清。

不遠處,燒炭工蕭朝貴攥緊了拳頭。他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在山中燒炭,卻連一頓飽飯都難得,還要受儘官府衙役的欺壓。

富戶韋昌輝靜靜地站在人群外圍,神情複雜。他家道殷實,卻因是客家人,常受本地大戶欺辱,功名路上更是屢遭排擠。

還有個少年石達開,雖然年紀尚輕,但眼神中已有了超乎年齡的堅毅。他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飽嘗人間冷暖。

洪秀全的這些話,像火種落入乾柴,在這些備受壓迫的人們心中點燃了希望。

拜上帝會逐漸發展起來。楊秀清、蕭朝貴最先入會,他們極具組織能力,在工人中發展了大量會眾。韋昌輝捐出家產作為會費,石達開雖年少卻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

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與馮雲山返回廣東,一麵傳教,一麵撰寫《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文書。

meanwhile,

楊秀清在紫荊山區大力發展會眾,會員增至兩千餘人。

這年秋天,馮雲山被桂平知縣逮捕,罪名是聚眾謀反。洪秀全急忙趕往廣州,試圖通過外交途徑營救。

群龍無首之際,楊秀清突然倒地,口吐白沫,片刻後起身,聲音變得完全不同:朕乃天父耶和華!爾等須堅守信仰,團結一致,救出南王!

眾人驚駭萬分,紛紛跪拜。楊秀清借天父下凡之名,穩定了人心,並組織營救馮雲山。最終,馮雲山被判處遞解原籍,卻在半路上被會眾救出。

這件事讓楊秀清在會眾中威望大增,也為日後太平天國的權力鬥爭埋下了伏筆。

道光三十年六月,洪秀全釋出總動員令,號召各地會眾前往金田村團營。短短數月間,一萬多會眾拖家帶口,彙聚金田。

十二月初十,洪秀全三十八歲生日當天,拜上帝會在金田村宣佈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

起義軍稱太平軍,全體將士蓄髮易服,頭包紅巾,故被稱為長毛。洪秀全釋出檄文,痛斥清廷**,洋人猖獗,號召百姓同心戮力,掃清妖孽,共享太平。

訊息傳出,清廷大驚,急調大軍圍剿。

太平軍初戰告捷,軍威大振。貧苦百姓紛紛來投,隊伍迅速壯大。洪秀全頒佈《天朝田畝製度》,承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這些口號極具吸引力,太平軍所到之處,農民踴躍參軍,勢如破竹。

鹹豐元年閏八月初一,太平軍攻克永安州。這是起義後攻占的第一座城市。在永安,洪秀全進一步完善了太平天國的製度,分封諸王: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然而清軍很快重重圍困永安。太平軍糧草斷絕,處境艱難。

洪秀全召集諸王議事。會議上,楊秀清突然倒地,口吐白沫,片刻後起身,聲音變得完全不同:朕乃天父耶和華,降凡附身於東王!爾等須聽從東王號令,突圍北上,直取南京!

滿堂皆驚。洪秀全臉色微變,但很快率眾跪拜:謹遵天父旨意!

事後,馮雲山私下問洪秀全:天王真信東王能通天神

洪秀全遙望遠方,目光深邃:信與不信,有何重要重要的是將士們相信。天父下凡,軍心必振。

果然,楊秀清借天父下凡整頓軍紀,統一指揮,太平軍士氣大振,成功突圍北上。

三、

定都天京

太平軍勢如破竹,連克全州、道州、郴州、嶽州。鹹豐二年十月,攻占漢陽、漢口,十一月攻克武昌。湖北巡撫常大淳敗死。

武昌城內,洪秀全入駐巡撫衙門。他站在高樓之上,俯瞰長江滾滾東去,心中澎湃。短短幾年間,他從一個落第書生,成為統帥數十萬大軍的王者,這種轉變如夢似幻。

楊秀清走來:天王,武昌雖好,非久居之地。清妖必調大軍反撲。我軍應順江東下,直取金陵(南京)。昔明太祖定都金陵,成就霸業。金陵虎踞龍盤,物阜民豐,正是建都立業之地!

洪秀全頷首:東王所言極是。傳令下去,整備舟船,不日東征!

鹹豐三年正月,太平軍水陸並進,萬帆競發,沿江東下。旌旗蔽空,聲勢浩大。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

二月十日,太平軍兵臨南京城下。

洪秀全乘坐黃轎,親臨前線督戰。他望著南京高大的城牆,心中感慨萬千。十幾年前,他還是個落魄書生,如今卻率領百萬大軍,圍攻千年古都。命運之奇,莫過於此。

開炮!洪秀全下令。

太平軍數百門大炮齊鳴,轟擊城牆。士卒如潮水般湧向城池。經過十天激戰,二月二十日,太平軍攻破儀鳳門,占領南京城。

南京城內,洪秀全改兩江總督衙門為天王府,改南京為天京,正式定都。

入城那天,萬人空巷。洪秀全乘坐八抬大轎,前有儀仗開道,後有諸王隨行。百姓跪迎道旁,口呼天王萬歲。

洪秀全透過轎簾,望著這一切,恍如夢中。他想起了廣州落第時的窘迫,紫荊山傳教時的艱辛,金田起義時的決絕,如今這一切都有了回報。

定都後,太平天國頒佈《天朝田畝製度》,廢除私有財產,實行聖庫製度;解放婦女,禁止纏足,設立女官;開科取士,試題不再是四書五經,而是基於拜上帝教教義。

這些措施深受底層百姓歡迎。太平天國疆域迅速擴大,最盛時占有中國半壁江山。

然而,憂患也隨之而來。

清軍在南京城外建立江南、江北大營,圍困天京。太平軍必須四處征戰,解除圍困。

更嚴重的是,領導層內部的矛盾開始顯現。

楊秀清因功勳卓著,又常借天父下凡之名,權勢日盛,漸有不臣之心。諸王之間,明爭暗鬥,漸生嫌隙。

洪秀全深居天王府,日漸沉迷宗教幻想和享樂生活。天王府擴建得金碧輝煌,妃嬪宮女數以千計。他整日編寫宗教詩文,製定繁瑣禮儀,將軍政大權交由楊秀清處理。

馮雲山憂心忡忡,麵見洪秀全:天王,如今天京初定,清妖未滅,將士們仍在浴血奮戰。我等應勤儉治國,體恤民情,不可奢靡享樂啊!

洪秀全不以為然:南王多慮了。朕乃天子,受命於天,自有天父看顧。區區清妖,何足道哉

馮雲山還想再勸,洪秀全已轉身離去,繼續修改他的《原道覺世訓》去了。

望著洪秀全的背影,馮雲山長歎一聲,眼中滿是憂慮。他預感到,太平天國的危機不在城外清軍,而在城內日益滋長的權力**和享樂之風。

四、

天京事變

鹹豐六年,太平天國達到全盛時期。西征軍攻占武昌、九江、安慶等重鎮;北伐軍雖敗,但給清廷以極大震動;天京附近的江南、江北大營相繼被破,圍困暫解。

然而,太平天國領導層的矛盾也達到頂點。

楊秀清大權獨攬,愈發專橫。諸王奏事,必先經東王府。他甚至借天父下凡,當眾杖責洪秀全,要求加封萬歲。

洪秀全表麵順從,內心早已怒不可遏。他密詔韋昌輝、石達開回京誅楊。

北王韋昌輝率先帶兵回京。他早已對楊秀清積怨已久,接到密詔後,立即率親兵三千星夜趕迴天京。

七月二十七日淩晨,韋昌輝部隊突襲東王府。楊秀清還在睡夢中,就被亂刀砍死。東王府上下兩千餘人,無論老幼,儘遭屠戮。

訊息傳出,天京震動。東王部眾憤慨不已,要求韋昌輝給個說法。

韋昌輝假意答應在東王府前廣場設宴安撫。當東王部眾解除武裝前來時,伏兵四起,又是一場大屠殺。據傳有數萬人喪生,天京城內血流成河。

石達開回京後,見如此慘狀,痛心疾首,斥責韋昌輝殺戮過甚。韋昌輝竟起殺心,欲除石達開。石達開連夜縋城逃脫,全家老小卻被韋昌輝殺害。

洪秀全見韋昌輝比楊秀清還要專橫,後悔不已,下令誅殺韋昌輝。經過兩天激戰,韋昌輝被俘處死,首級送至石達開軍中。

十一月,石達開回京主持朝政。軍民歡欣鼓舞,稱其為義王。

然而經過天京事變,洪秀全已成驚弓之鳥。他對所有外姓王爺心存疑慮,處處掣肘石達開,反而重用兩個昏庸無能的兄長洪仁發、洪仁達。

石達開有誌難伸,恐遭不測,於次年五月率部出走,獨立作戰。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諸王內訌,精銳儘喪,人心離散。清軍乘機反撲,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

洪秀全深感絕望,更加沉迷宗教幻想。他聲稱朕之天兵多過於水,拒絕采納任何戰略建議,一味指望上帝顯靈,解天京之圍。

五、

困守孤城

鹹豐十年,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天京圍困暫解。洪秀全堂弟洪仁玕從香港抵達天京,被封為乾王,總理朝政。

洪仁玕在香港多年,接觸西方思想,提出《資政新篇》,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發展資本主義,改革內政。

然而,此時的太平天國已是強弩之末。清廷啟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官僚,組建湘軍、淮軍,逐步收複失地。

同治元年,湘軍圍困天京。忠王李秀成提出讓城彆走的建議,主張放棄天京,轉戰江西、湖北,以圖再起。

洪秀全拒絕: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作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

天京糧儘援絕。軍民以野草、樹皮充饑,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洪秀全卻下令:合城俱食甜露(野草),可以養生。自己寧願吃草,也不願放棄天京。

長期食用野草,洪秀全健康惡化。同治三年四月,洪秀全病重。他自知不久於人世,召集群臣:朕即歸天,爾等不必悲傷。朕已懇求天父天兄,帶天兵天將保固天京。

四月十九日,洪秀全病情加劇。他掙紮著起身,寫下最後一道詔書:大眾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領到天兵,保固天京。

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終年五十歲。遺體葬於天王府院內,以黃綢包裹,不用棺木,依基督教習俗。

臨終前,洪秀全恍惚間又回到了那個廣州雨夜,夢見自己金榜題名,騎馬遊街,好不風光。夢醒後,依然是那個落第書生,蜷縮在破廟角落,饑寒交迫。

也許,整個太平天國運動,都隻是一個落第書生的漫長夢境

一個月後,湘軍攻破天京。清軍掘出洪秀全遺體,戮屍焚灰,以示懲處。

天京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但洪秀全和他的理想,卻成為中國曆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

尾聲

廣州花縣,官祿布村。洪氏宗祠內,香菸嫋嫋。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正在擦拭牌位。他的動作緩慢而莊重,口中喃喃自語:仁坤啊,你若當年中了秀才,或許如今隻是個尋常鄉紳,何至於掀起如此大風大浪,又落得如此下場

老者是洪秀全的幼年塾師,親眼看著那個聰慧過人的孩子如何一步步成為天王,又如何最終敗亡。

祠堂外,幾個孩童在嬉戲。其中一個特彆伶俐的孩子跑進來,好奇地問:老先生,您說的洪秀全到底是什麼人啊

老者撫摸著孩子的頭,長歎一聲:他啊,是個夢想家,是個反叛者,是個狂人,也是個悲劇。他想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人間天堂,最後卻把自己關在了黃金鑄造的囚籠裡。

孩子似懂非懂:那他成功了嗎

老者望向遠方,目光穿越時空:他失敗了,但又冇完全失敗。他讓許多人看到了另一種可能,這就足夠了。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祠堂的牌位上,那上麵冇有洪秀全的名字——清廷嚴禁祭祀這位逆首,但他的故事,卻在民間悄悄流傳。

官祿布村外的山崗上,不知誰立了一座無字碑。每逢清明,總有人悄悄前來祭奠,放上一束野花。

風吹過山崗,彷彿在訴說那個落第書生如何夢想建立人間天國的故事,以及那個夢如何升起,又如何破碎。

曆史如長江水,滾滾東去,從不為任何人停留。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最終化作史書上的幾行文字,供後人評說。但他的反抗精神,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卻在百年後仍激勵著無數誌士仁人,為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而奮鬥。

那個從廣東山村走出的落第書生,終究以另一種方式,改變了他深愛的這片土地。

-

為更好的閱讀體驗,本站章節內容基於百度轉碼進行轉碼展示,如有問題請您到源站閱讀, 轉碼聲明
棋子小説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天王洪秀全,天王洪秀全最新章節,天王洪秀全 dq_cn源
可以使用回車、←→快捷鍵閱讀
開啟瀑布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