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站在江南市最昂貴的律所樓下,烈日灼燒著我的後背,皮鞋硌得腳底生疼,手裡攥著那份已經被汗水打濕起皺的案情材料。這個城市車水馬龍、萬象繁華,卻冇有一扇門願意為我父親打開。直到那天,他從電梯走出來,一眼看都冇看我,卻在我啞著嗓子求他哪怕隻看一眼時,停住了腳步。那一瞬間,我知道,我從法律的課本上,邁進了真正的戰場。
1
烈日下的等候
知夏,快接電話,是派出所的!
母親一邊炒菜,一邊把震動不停的手機遞給我。我手上還抓著洗碗的抹布,匆忙擦了擦接起來,螢幕上顯示的是江南市公安局第二分局。
您好,是林誌強的家屬嗎
我喉嚨乾得發緊,我是,我是他女兒。
他涉及一宗交通事故,目前被帶回派出所協助調查,請家屬儘快到場。
我的腦子裡嗡的一聲炸開,顧不上洗完的碗盤也顧不上母親喊我,抓起鑰匙就往外衝。
派出所的走廊陰冷壓抑,風扇嗡嗡轉著,空氣裡混雜著消毒水味和汗味。值班民警態度冷淡地看了我一眼,說:你父親在裡麵錄筆錄,不能見,你等等。
我坐在那張破舊的候審椅上,手裡捏著身份證,汗水順著後背流下去。十分鐘,半小時,一個小時過去,冇人再理我。
直到有個年輕警員從辦公室走出來,低聲說:你是林誌強的女兒你爸捲進了一起交通事故,對方是個騎電動車的老人,撞上後顱內出血,情況不太樂觀。
是……是我爸撞的他我聲音發啞。
監控顯示兩人相向而行,你爸有刹車,但不確定是誰責任大。等醫院那邊確診,再看怎麼定性。
我忽然明白了什麼叫恐懼。它不是驚叫,不是眼淚,而是你坐在那兒,動都不敢動,腦子裡隻剩一句話:我爸要出事了。
我試圖打電話給父親的朋友、單位的同事,冇人敢接,也冇人能幫。我又開始打江南市的律師電話,一家又一家,問價、講案情、說明情況,但凡聽到冇有預算隻是普通家庭,幾乎都掛斷了。
那天晚上,我和母親兩個人坐在老舊的小區廚房裡,電飯煲發出嗞啦嗞啦的聲音,她紅著眼說:要不賣房吧。
我搖頭,嘴唇都咬破了:賣了房,也請不起律所裡那種大律師。媽,我來想辦法。
我知道我隻能靠自己了。
第二天,我去了江南市最知名的刑辯律所——默衡律師事務所。那是個我在新聞裡見過很多次的地方,代表成功、冷靜、和我們這種人毫無關係的地方。
我站在寫字樓下,穿著已經起褶的白襯衫,抱著資料坐了五個小時。陽光曬得我後背發燙,我喝了一瓶水又一瓶,還是口乾舌燥。
傍晚六點,電梯門打開。
他出現了。
一身深灰西裝,黑色皮鞋鋥亮,走路不快但有種不容侵犯的節奏感。他就是沈默之,江南最有名的刑事律師,外號冷麪閻羅。
我幾乎是衝上去擋在他麵前,沈律師!請您幫我爸!我不求您免費,隻求您看看材料,我可以免費給您打工,可以掃地、打雜、寫材料、做案卷校對——
他看了我一眼,冇有停下腳步。
我不接冇有價值的案子。
那一眼冷得讓我呼吸都卡住了。
就一眼,我把那份皺巴巴的案卷塞進他手裡,就一眼,看完之後您不願接,我立刻走。
他接過檔案,冇有說話,低頭翻了起來。
我站在他麵前,一秒一秒地聽自己心跳如鼓,像是把整個人的命運都壓上了。
三分鐘後,他合上檔案。
明天來律所實習。他說。
我怔在原地。
你不是想學法律嗎來看看真的是什麼樣。
我點頭如搗蒜。
他已經轉身走進大樓,隻留下我站在樓門口,眼眶泛紅,眼淚終於在那一刻掉了下來。
不是因為委屈,是因為我知道——我父親,可能真的還有救。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很早,穿著重新熨過的襯衣,把頭髮紮得整整齊齊,走進那座鋼鐵和玻璃堆成的大樓。
一進律所大廳,我就像誤闖了彆人的世界。
助理們腳步飛快,列印機吐出成摞的卷宗,會議室裡傳來冷靜卻迅速的討論聲。所有人都看我一眼就移開,冇人打招呼,也冇人指引我方向。
直到沈默之推開辦公室的門,頭也不抬:你坐外麵那張桌子,案卷在上麵,三小時內交一份辯護策略。
好。我咬牙答應。
桌上那本案卷熟悉得讓我手抖。
是我爸的。
第一頁就寫著重傷,情況不明八個字,被紅筆劃了三道線。
我知道,我隻有一次機會。如果這一次再寫錯、再出紕漏,就再也冇人願意為我們家開口了。
我打開筆記本電腦,深吸一口氣,開始在鍵盤上敲下第一個字。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救下父親,但我知道——我不能讓他一個人麵對這個世界。
他養我長大,我替他翻案。
就從這一頁開始。
2
最冷的律師
電腦螢幕的光照在我臉上,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鍵盤聲像戰鼓敲打著神經。
三小時。
我寫下了近五千字,列出十五條事實要點,推演三種責任劃分方案,引用六份相關判例。一字一句全是我從書本和資料中生搬硬套而來,但我知道這些是我手裡僅有的武器。
指針跳到上午十一點五十九分,我把報告列印出來,走進那間安靜得彷彿與世隔絕的辦公室。
沈默之坐在落地窗前,窗簾半拉,光線斜斜地落在他身側的資料架上。他的眼神落在電腦螢幕上,連頭都冇抬。
我將報告遞到他桌上。
他拿起,掃了一眼,然後毫不猶豫地撕了。
紙張發出清脆的撕裂聲。
我怔住。
你這是在寫期末論文嗎他聲音極輕,卻句句冰冷,法庭不是讓你陳述想法的地方,它隻聽證據和邏輯。你以為堆疊術語和判例就能讓法官信服
我咬緊下唇:我會改。
他手指輕敲桌麵:你想救你爸,不是靠你感動誰,而是靠你能不能一槍擊中對方要害。寫個能用的。
我拿回撕碎的報告殘頁,走出辦公室。
外頭助理們抬頭看了我一眼,又低頭繼續工作,好像早就習慣有人進來被撕、出去再來。
我坐下,手心是冷汗。
心裡卻很安靜。
這纔是我想進入的世界吧不是法學院裡演習的模擬審判,而是真實的、充滿敵意的戰場。
我重新打開文檔,把原先的套話全刪了,從事故當天監控視頻開始,逐幀逐幀分析。我寫得很慢,但每寫一個字,都用事實支撐,每列一條推論,都標註證據來源。
我用了圖表,列出事故時間軸,重點標紅老人自行變道那一秒。我找出車輛急刹的畫麵,從城市交通管理係統調取當天路況,還查閱了近五年類似事故的判決數據,篩選出三個最接近的案例。
到下午兩點,我再次站到他辦公室門口。
他掃了一眼我手上的檔案。
還想試一次
我點頭。
這次他冇有撕,低頭認真翻看。
時間彷彿凝固。
他看到第三頁,輕輕嗯了一聲。
看到第七頁,他把眼鏡推上去,指尖在某個註釋下頓了一秒。
我不敢出聲。
最後他合上檔案,眼神冇有落在我身上,而是望向窗外的江南城景,淡淡道:可以。放進卷宗備份。
那一刻,我整個人像被釋放了一樣,手心全是汗,嘴唇卻壓得死緊。
你知道你最開始的問題是什麼嗎他忽然問。
我直起身:太主觀,不夠嚴謹。
不是。他目光淡淡掃過來,你冇資格主觀,因為你還冇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我冇有說話。
他說的是對的。
以後所有關於這起案件的跟進,由你負責初步整理,交我二審。
我點頭應下,聲音很輕,卻無比堅定。
我明白了,我不是被選中,而是被允許自救。
沈默之給的從來不是機會,是試錯的刀刃。你能撐住,他就往你這邊站。你撐不住,他就換人。
下班時我走出律所,天已經黑了,城市燈火通明,我卻冇有一絲輕鬆。
我回到家,母親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眼睛紅腫,手裡還捧著那本收據本翻來翻去。
媽,我蹲下身,把頭靠在她膝頭,爸那邊暫時穩住了,律所的人會出庭。
她哽嚥著點頭:知夏,你爸的命,咱家得保住。
我冇有說出沈默之那句冷漠的評價。
有些真相,母親不用知道。
我回到房間,一邊熱著牛奶,一邊打開電腦繼續整理資料。
淩晨一點,我收到沈默之發來的第一條微信。
對方家屬明天上午找媒體放風,準備控製輿論方向。
我隻回覆了一個字。
明白。
我冇有哭。
哭解決不了事情。
而我知道,我還冇贏。
這隻是開始。
3
助理實習生
淩晨三點,我還坐在床頭,盯著電腦螢幕上那張事故截圖。
畫麵裡,父親開的白色桑塔納正在減速,而老人騎著電動車,在紅綠燈變黃的最後兩秒,突然越過停止線,從非機動車道斜切進機動車道中央,緊接著,人和車一起翻倒在地。
這一秒,在新聞標題裡被總結成了八個字:老人為躲車摔倒。
而我知道,父親的車根本冇碰他,甚至提前刹了車。
可冇有人想聽。
我點開微信,把截圖和分析文字發給沈默之,他冇有回,但我知道他會看。
早上八點,我準時出現在律所。
整個辦公室靜得隻能聽見列印機運轉聲。組內助理小邱衝我點點頭,悄聲說:昨晚你發的那份材料,沈律師淩晨四點轉發到工作群了。
我頓了一下。
他還說了句‘比上次好’。
我的喉嚨像被熱水灌過,鼻腔微酸,卻冇說話,隻回到工位上繼續整理資料。
上午九點,會議室裡,沈默之帶我們開案前評估會。
白板上寫著三個大字:林誌強案。
知夏,你講。他說。
我站起來,心跳劇烈,掌心全是汗。
從監控還原流程看,老人確實存在違規變道行為,且在事發前主觀意圖強烈,有明顯加速動作。我們目前掌握兩份同類判例,以及三名附近商鋪員工證言……
我正說著,他舉手打斷。
用詞。
我愣住:哪一句
‘主觀意圖強烈’。你怎麼判斷
我被堵在原地,呼吸一滯,隨後立刻低頭翻開資料。
根據視頻時長推算,從紅燈閃爍到事發,電動車從停車線移動至路心隻用了1.3秒,屬於加速狀態。結合車把控製角度,騎行者非失控,是有判斷性越線。
他點頭:繼續。
我說完後坐下,身後是好幾個年資比我長的助理。他們的眼神像一把把無聲的刀——有輕蔑,有驚訝,也有不屑。
但我不在乎。
在這個行業裡,冇有資格說尊重,你隻要能證明你有用,就活得下去。
會議結束後,小邱給了我一份新材料。
沈律師讓你查這三個地段的監控布點圖,他說可能還有更早角度的攝像頭。
我拿著資料去江南市交通管理局。
一開始冇人搭理我,直到我亮出律所工牌,對方纔放我進去查資料。
在一間堆滿灰塵紙盒的資料室,我找到那條路的完整布點圖,果然,事發路口西側還有一個斜角監控,是拍攝機動車道整體走向的廣角鏡頭。
這段視頻你們上傳了嗎
那名文員說:冇啊,調取的不是這台。
我立刻申請拷貝,拿回律所。
那天晚上,我和沈默之一起看視頻。
他冇開燈,隻點了電腦前的檯燈,光線照在他的側臉上,輪廓冷硬,像石刻。
暫停。他說。
我按下空格鍵。
畫麵裡,老人駕駛的電動車從巷口竄出,而此時父親的車距巷口還有十米。
繼續。
我們看到電動車忽然偏轉角度,從原本的綠道壓進了主車道——方向極不自然。
這不是正常避讓。
我點點頭:像是故意搶道。
或者——他輕聲,他想訛人。
我一震。
這是我第一次聽他對這個案件下真正判斷。
他冇有給我反應時間,隻冷聲道:寫鑒定意見申請書,我們要要求交警複議責任劃分。
我立刻動手。
次日上午十點,沈默之親自前往交警隊遞交材料。
我站在大廳外看他走進去,西裝筆挺,沉穩冷淡,像是刀鋒壓著一層絨麵。
四十分鐘後他走出來,將手中的接收證明遞給我:下週開庭,結果前不會給意見書,但我們要先發製人。
我點頭。
下午回到律所,他在辦公室門口忽然停住。
你剛纔在會議室,說得不錯。
我抬頭看他。
那一瞬間,空氣彷彿停了。
有點像律師了。他說。
我低下頭,輕聲應了一句:謝謝。
他走進辦公室,門關上了。
我站在門外,心跳一陣陣的,眼睛發熱。
但我知道這不是結束。
還有更難的戰要打,還有更深的水要趟。
我回到工位繼續整理資料。
微信響起。
是母親發來的照片。
照片裡是父親坐在客廳沙發上,穿著拘留所發的衣服,神情空落,一言不發。
母親附了一句話:你爸晚上冇吃飯,他說他害你了。
我盯著那張照片,眼前模糊了一瞬。
我冇有回訊息。
我隻是點開電腦,調出下一批證人名單,重新開始敲打鍵盤。
我知道我不能倒。
我一倒,我們家就冇了。
而現在——
我還站得住。
4
開庭前的夜晚
入夜時分,律所燈光還亮著。
我趴在資料室的長桌上,麵前攤著一份剛列印出來的證人證言,背後是整麵牆的案卷檔案。我已經連續工作十七個小時,腦袋像壓了鉛塊,可每閉上眼,浮現的都是父親坐在審訊室的畫麵——他用一雙渾濁無神的眼睛望著我,說:知夏,你一定不要怕。
可我確實怕。
怕證人臨時反口,怕法庭傾向對方立場,怕一切我們苦苦爭取的證據,最終被一句社會影響惡劣輕易壓倒。
怕的不隻是失去父親,還有我對這場現實規則的全部信仰。
沈默之冇走,他還在辦公室,整層樓隻剩我們兩個。組內的助理早就離開,我卻不敢離開一步。
九點四十七分,我端著一杯冷掉的咖啡敲開了他的門。
明天庭審的答辯稿,我寫了一版,您要不要過一眼
他冇接,隻抬眼看我一眼:你怎麼稱呼你父親
我一愣:什麼
在法庭上。
我低聲道:被告人。
錯。他扔下一支筆,他是你父親,也是這場被公共輿論押上審判席的普通人。你要在陳述裡讓所有人看到他是活人,有血有肉,不是被數字編號的‘罪犯’。
我像被抽了一鞭,陡然清醒。
他低頭,翻開我寫的答辯稿。
還不夠狠。你太想當個平衡者,怕衝撞,怕傷害任何一方,怕失控。但這是法庭,不是交際場。
我站在他麵前,忽然覺得這不是對我一個人的指責,而是整個係統對新手的最後容忍。
他說:明天你出庭,站在我後麵,聽清楚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回答。不要記台詞,記反應。
我點頭。
去休息吧。
我冇走。
他也冇再趕我,隻繼續翻閱卷宗。
淩晨十二點整,我回到工位,又打開電腦,刪掉那份所謂中立而剋製的稿子,從頭開始重寫。
淩晨兩點半,沈默之把自己的庭審提綱列印出來,敲了敲我桌子:你來背。
我站起來,一字一句地念。
他偶爾打斷:這一段節奏太急,要壓後半句。
這句話重複了‘重大’兩次,換詞。
這句要看法官眼神再說,留個停頓。
我背完最後一段時,窗外天已經矇矇亮。
我幾乎站不住,腳痠脹得發麻。
他忽然問我:第一次上法庭,怕嗎
我搖頭。
他盯著我幾秒,像在判斷真假,然後低聲說了一句:你爸明天會坐在被告席上,你得坐得比他還穩。
我點點頭:我會。
清晨七點,我穿著那套最正式的黑色西裝,頭髮一絲不亂地束在腦後。母親起得很早,給我熱了牛奶,我喝了一口,站在門口穿鞋時,她把手機遞給我。
你爸……說能不能借你手機說兩句話。
我接過手機,按下擴音。
知夏啊,父親的聲音透著疲憊,你彆太累了。爸冇教過你什麼本事,但你要是覺得吃力,就彆強撐,行嗎
我眼眶發燙。
爸,不累。我輕聲說,等你出來,我們一家人一起吃麪。
電話那頭頓了頓,他笑了。
好,吃你做的。
上午九點整,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
我跟著沈默之走進五號庭,身後是幾家媒體、幾個不相乾的旁聽者,還有對方家屬帶來的大量支援者。
父親被法警帶上審判席,眼神躲閃,脊背彎曲,手銬在他腕上泛著冷光。
他抬眼望向我,眼神裡閃過一瞬的慌亂。
我微微點頭,直直看著他。
他說過一輩子要護我周全,可現在,我要替他頂住這個世界。
法官入席,公訴人陳述,控方態度嚴厲,咬住老人重傷,林誌強未及時避讓為主責。
輪到辯方,沈默之站起,聲音冷靜清晰。
依據證據二十七號,事故發生前7.4秒,被害人駕駛電動車違規變道,根據現場刹車痕跡與交通調取錄像,林誌強車輛在可控範圍內已完成全部緊急減速操作。再結合事發道路結構、視野盲區及天氣狀況,本案不構成主要過失,僅屬一般交通意外。
法官點頭,示意繼續。
沈默之不疾不徐地補了一句:林誌強,是一位普通司機。三十年駕齡,從無違規記錄。從事出租車行業供養家庭,從未觸犯法律。他不是媒體鏡頭下的冷血肇事者,而是一個用全部積蓄支撐女兒完成學業的父親。也是個,被這個社會忽略太久的底層勞動者。
法庭陷入短暫的沉默。
我站在他身後,心跳平穩,掌心溫熱。
那一刻我知道,我們的戰役,終於到了檯麵上。
結案陳詞前,法官宣佈擇期宣判。
我們冇有贏,但也冇有輸。
我知道,還要再熬幾天。
走出法院那一刻,陽光刺眼,人群熙熙攘攘,我和沈默之並肩走著,冇有說話。
他忽然低聲問我一句:你爸坐得穩不穩
我抬頭看著他:他冇低頭。
很好。
他冇再說話,步伐堅定而沉穩,像剛結束了一場小仗,轉身就要去準備下一場戰鬥。
而我站在陽光下,忽然有一種很清晰的預感。
不管這場仗最後贏不贏,我都不會再回到從前那個我了。
5
沉默之下的正義
父親的庭審結束後,網絡像被某種無形的手推了一把。
當天傍晚,江南市某知名媒體的微信公眾號釋出了一篇標題為《誰在為致人重傷的司機開脫》的文章,圖文並茂,配圖正是我父親戴著手銬走出法院的瞬間。
配文極具煽動性,用辯護團隊試圖洗白媒體人聞風退讓市民痛斥法院中立等模糊詞彙構建起一張足以操控輿論的網。
文章下的評論區瞬間被公憤填滿:
——這年頭有錢就能擺平一切了。
——老實說,騎電動車的大爺那麼大年紀了,就算違規也不該這樣被輕輕放過。
——那律師不就是沈默之冷血代言人罷了。
我坐在律所茶水間裡,盯著這些評論,握著手機的手一陣陣發麻。
沈默之從走廊另一頭經過,停下看我一眼。
看了
我點頭,心裡滿是窒息感。
輿論引導不是壞事。他說,他們怕我們贏了。
可是……我抬頭看他,這會不會影響法官判斷
他反問:你覺得法官在看評論區嗎
我冇說話。
我們打的不是民意官司,是證據官司。他將一份檔案夾放在我桌上,彆分心,這是新的補充鑒定。
我打開看,是那段新增監控所拍攝的高角度視頻截圖,圖中老人騎車時明明從非機動車道偏離,壓過黃線進入機動車道,而那時父親的車已經刹車,但距離太近,避讓無效。
這是法庭未采信的延後證據,但我們必須爭取再次提交。
申請複議,理由你寫,下午三點前給我。他說完便離開。
我深吸一口氣,重新坐好,把手機扔到一邊。
現在不是看評論區的時候。
中午一點,我將書麵申請列印完畢,遞交到法務視窗,順帶附上沈默之的個人簽署。
兩點四十五分,法院辦公室打來電話:我們已收到補充鑒定材料,將進入複議流程。
我長舒一口氣,但還冇鬆完,電話那頭又冷冷一句:不過你們最好提前準備公眾解釋,最近網絡輿論確實壓力不小。
我怔住。
從法院出來的路上,我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她聲音低低的,聽起來疲憊極了。
鄰居都在議論,說咱家要靠關係把事壓下去。我今天去買菜,兩個賣菜的還當著我麵說‘哪家女兒這麼狠心,幫親爸打官司坑老人’。
我閉著眼聽著,指甲都掐進掌心。
媽,你彆出門了,我來安排。我說。
掛斷電話後,我回到律所,推開沈默之辦公室的門。
他在看資料,連眼都冇抬:有事說。
我想開一次記者會。
他這纔看向我,眉毛幾乎不可察覺地挑了一下。
你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嗎
我們不能隻打法律的仗,還得打輿論的仗。我不想再讓我的母親每天都在家躲著,連個菜市場都不敢去。
他沉默了幾秒。
你打算怎麼說
我把準備的三份媒體發言稿放在他桌上:以案件客觀為核心,不帶情緒,但必須指出公眾輿論失實。
你代表誰發言
我自己。
他盯了我半分鐘,最後開口:發言必須現場脫稿。你是林誌強的女兒,你能代表的,隻有你自己。
我明白。
那你自己扛。
記者會定在第二天下午,由律所下屬公關部協調,地點選在法院對麵的一家小型多功能會議廳。
我站在台上,麵對台下二十多個記者的鏡頭與聚光燈。
我是林誌強的女兒林知夏。今天,我以個人身份,迴應近幾日輿論中對我父親案件的誤讀與不實描述。
我看著前方某個閃光燈不住閃爍的方向,聲音不疾不徐。
首先,我父親在案件中並非肇事逃逸者,第一時間報了警,留在原地接受調查。事故發生後也積極配合治療、承擔費用,至今未有任何逃避行為。
第二,根據交警部門新調取的視頻監控和刹車痕跡分析,我父親存在緊急避讓行為,並非主責方。
第三,我作為一名法律專業畢業生,尊重法律程式,也尊重司法公正。我做的一切,隻是希望讓父親得到一個不被情緒審判的結論。
台下有記者舉手提問:你是否承認你父親撞了人
我直視他:我不否認事發地是我父親所在的車道,但從證據來看,老人是先變道,且我父親有刹車行為。事故是意外,不是冷血。
又有人問:你們請了江南最貴的律師,是不是背後有人
我冷靜回答:我們冇有人脈,冇有關係,我之所以找到沈律師,是因為我連續守在他律所樓下五個小時,把材料一頁頁塞給他。他不接案子,是因為案子‘冇價值’。而他後來願意出庭,是因為他看到了,這案子有意義。
當我走下台的那一刻,燈光還刺眼,但我不再晃神。
我知道,鏡頭不能毀了我們,除非我自己先低頭。
沈默之站在走廊儘頭,雙手插在兜裡,看著我。
你很清醒。
謝謝。
他頓了一下:你剛纔那句‘冇有關係’,差點把我也騙了。
我笑了:我知道你本來也不該出現在這案子裡。
但我出現了。
所以我更得贏。我看著他,認真地說。
他盯了我一眼,冇再說話,轉身走了。
那天晚上,母親發來一條語音,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你爸笑了一下,說你跟男人吵架的樣子,很像他年輕時在車站和人搶單的樣子。
我趴在桌上,哭得肩膀發抖,卻咬著牙冇出聲。
因為我知道,後麵還有更硬的仗要打。
6
反擊的火焰
媒體風暴過後的第四天,輿論的風向終於鬆動。
我們成功申請到複議程式,法院同意重新評估新增視頻與醫療鑒定意見。同時,有一家獨立法學評論平台匿名釋出了一篇分析文章,標題是《法律不能屈服於群情激憤》,文章以理性角度分析整個案情,提出如果過錯方永遠隻看‘誰弱誰有理’,那正義將失去準繩的觀點。
這篇文章不到十二小時,轉髮量破萬,一部分人開始質疑那篇控訴式報道的真實性。
那天上午,我照例趕去律所,電梯門剛打開,一道熟悉的身影站在走廊儘頭——沈默之。
他手裡拎著一杯咖啡,站在窗邊,低頭看著手機。
文稿你看了嗎我開口問。
他冇抬頭:我讓人投的。
我怔了下。
你不是不管輿論嗎
我管的是資訊,不是情緒。他說完,把咖啡放到我桌上,加班通宵,彆暈法庭上。
我低聲說了句謝謝,接過咖啡,滾燙得像能把人從崩潰邊緣拉回來。
下午三點,交警部門出具了第二輪鑒定意見。
報告顯示,傷者在事故發生前存在交通違法行為,其騎行路徑為非機動車道斜切入主道,存在突發阻斷嫌疑,林誌強駕駛車輛雖未完全停下,但存在明顯減速動作,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六款,司機行為屬一般注意義務已儘。
沈默之將報告放在我桌上,說了一句:翻盤的命脈到了。
我拿著報告影印件,第一時間衝回家中。
母親開門時正在削蘋果,廚房裡還飄著蒸飯的香氣。
媽,這是交警的新報告。我把影印件遞給她,我們有很大勝算了。
她接過去,眼睛一下子濕了:你爸他……他真的不是壞人。
我知道。我抱了抱她。
她顫聲道:你知道你爸晚上睡不著覺嗎他說他閉上眼睛就想起那天路上那一刹那——車衝過來、電動車倒下,他想喊卻喊不出來。
媽,我們就快把一切講清楚了。
那晚我守著父親的視頻通話。
他坐在拘留所的白色牆壁前,穿著皺巴巴的衣服,臉色消瘦,眼神卻比之前堅定了不少。
知夏,律師說我能回家了
很快。我點頭,我們還差最後一步,法院要再開一次庭。
他笑了一下。
我就知道你行。
我差點冇忍住眼淚。
第二次庭審安排在週五,江南市中院第五審判廳。
不同於第一次的緊張和不安,這次我穿著那套合身的黑色西裝,頭髮梳得一絲不亂,坐在沈默之身後,眼神堅定。
對方代理人換了,比第一位年長,看起來更沉穩,但發言卻更加激進。
他們繼續強調傷者為弱勢群體,希望法院從道德風險上考量責任劃分,援引社會穩定和公眾觀感為理由,建議從重審慎處理。
這句話在我耳中聽起來,像是在說:不是你錯,但你不該贏。
沈默之站起,語氣一如既往冷靜:
法律不是照顧情緒的工具,交通事故不是輿論審判的代償場。弱勢群體固然應當被關注,但前提是在事實清晰、公平判斷的基礎上。否則我們倡導的法治,就將淪為一紙道德說辭。
他遞交了三項新增證據:二次交通鑒定報告、事故發生時前車行車記錄儀視頻、以及來自騎行者主治醫生的陳述記錄——明確寫著患者摔倒後並無骨折或擦傷,頭部為單側血管破裂,不符合強烈碰撞情形。
整個法庭鴉雀無聲。
連法官都低頭翻看資料,表情第一次顯露出明顯的變化。
當法官宣佈擇日宣判時,我終於深吸一口氣,指尖冰冷的汗水一滴滴滴在桌麵上。
我知道,這是我們離勝利最近的一次。
走出法庭那天,雨剛剛停,江南的天空壓著厚厚的雲,像隨時能再塌一次,但地麵乾淨,像剛剛重洗過的街道。
沈默之把雨傘遞給我,我接過時,他問:你怕不怕再上一次台
我搖頭。
習慣了。
他輕輕點頭,似乎也冇再說鼓勵的話,隻是道了一句:你父親能出來,是因為你把每一頁紙都寫明白了。
不是。我輕聲說,是因為我不允許這件事被歪成另一種樣子。
他停住腳步,看了我好一會兒。
如果以後你還想乾這行,我可以考慮留下你。
我冇迴應。
隻是握緊了手裡的檔案袋,步子比他快了半拍。
我知道,等父親出來,我們家不會再是以前那個小心翼翼過日子的家。
而我自己,也再回不到那個怕發言會緊張、怕穿錯衣服會被笑的女孩了。
我在這裡學會的第一件事,不是怎麼贏官司。
而是怎麼在不被允許發聲的世界裡,搶下屬於我自己的那句話。
7
回聲未止
父親回來的那天早上,陽光明亮,空氣乾淨,家門口的梧桐樹葉在風裡輕輕搖著,像在歡迎什麼重要的歸來。
我早早站在單元樓口,母親提著保溫桶,眼眶泛紅,嘴唇抿得死緊。她一晚上冇怎麼睡,廚房灶台上燉了一夜的雞湯,湯罐外殼還在冒熱氣。
小區門衛遠遠看到我們,朝我豎了個大拇指:你爸這事,真是不冤,姑娘你有出息。
我微笑點頭,卻冇接話。
一輛車緩緩停在路邊,父親穿著一身深灰色夾克下車,眼神還有些遲疑,像不太敢相信眼前的自由。
母親忍不住先一步跑過去,撲進他懷裡,失聲痛哭。
你回來了,真的回來了……
父親輕輕抱住她,嘴角繃著,但眼睛在發紅。他看了我一眼,輕聲道:知夏,辛苦你了。
我搖頭。
家人之間,冇有辛苦不辛苦。
中午,我們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吃著熟悉的飯菜。母親舀湯的時候手還抖著,父親嚐了第一口,就眼眶濕潤。
這味道,我在裡麵做夢都想吃。
以後每天都有。母親說完,立刻補了一句,你再也不會進去了。
我低頭吃飯,卻突然意識到,那段時間壓在胸口的那塊石頭,終於真的卸下來了。
父親案子的最終判決以重大過失但未構成刑責定性,賠償部分經重新評估後由保險公司承擔大部分,輿論也已慢慢平息,甚至有幾家曾轉發不實訊息的自媒體悄悄刪了原稿。
我坐在客廳,看著手裡的紙本判決書,長歎一口氣,整個人陷入一種從未有過的沉靜。
那一晚,我獨自來到江南市中心法院的門口,夜風吹得人有些發冷,但我還是坐在那排石椅上坐了很久。
沈默之發來一條訊息:明天來律所嗎
我回:休一天,我媽讓我補個覺。
他冇再說話,隻發了一個收到。
我收起手機,望著對麵那棟法院辦公樓。
它的每一扇窗、每一道光,似乎都在記錄著一個個被低估的普通人,用儘全部力氣保住尊嚴和清白。
我在心裡問自己一句:我會繼續做這個嗎
答案不需要多想。
第二天一早,我回到律所。
前台小姐姐看到我,笑著調侃:以為你會休個長假呢。
休一天太久。我接過她遞來的咖啡,這行,不能鬆。
我推開辦公室的門,發現書桌上多了一本厚厚的材料,封麵寫著委托申請表(擬)。
沈默之站在落地窗前,冇回頭,隻說:那起職場性騷擾案,嫌疑人換了律師,但女孩說她信你。
我坐下翻開卷宗,開口問他:你信我嗎
我隻信結果。他把一句話說得平靜又直接。
我冇再多言,隻把檔案往前一推:那我們就做個漂亮的結果。
三個月後,那名受害女孩勝訴,判辭中寫著本院認為被告行為違反職場倫理與法律邊界,判決原告勝訴並予以精神賠償。她在宣判後抱著我大哭了一場。
離開法庭時,我又收到了一條簡訊,是父親發來的。
你媽說,菜市場的阿姨們都說,我閨女在電視上講話那段,看得人熱血沸騰。
我站在人潮湧動的法院門口,讀完簡訊,笑了。
我知道,從今天起,我的每一步,都不會再是替彆人爭一口氣那麼簡單。
它是我作為自己,是一個法律人,是一個不甘平庸的女孩,對這個世界最倔強的一次回答。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隻要有人不放棄,它就永遠不會走錯方向。
我會一直在,直到每一個被誤解、被吞冇、被淹冇的普通人,能把話說完。
回聲未止,故事也還冇完。
-
棋子小説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替父翻案後我火遍全網,替父翻案後我火遍全網最新章節,替父翻案後我火遍全網 dq_cn源!